俄媒:馬航MH17客機墜毀半年 指責背后難尋真相
資料圖:當?shù)貢r間2014年11月16日,烏克蘭頓涅茨克地區(qū),墜毀MH17飛機殘骸收集工作進行中。
據(jù)俄媒16日報道,距離馬航MH17客機在烏東部墜毀已經(jīng)過去了半年時間,事件調查進展依舊緩慢,來自國際媒體的種種猜測僅僅是激化了各方指責。日前“今日俄羅斯”的紀錄團隊就前往澳大利亞和歐洲多地,探究事件背后的真相。
悲劇未能引發(fā)對戰(zhàn)爭思考
在這場悲劇中失去了父母的澳大利亞人保羅?蓋得表示,“我對造成這場悲劇的沖突表示譴責,戰(zhàn)爭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一架飛機的墜毀讓人們思考自己究竟在做什么。但不幸的是,MH17的悲劇過后沖突反而升級了,這讓我感到十分失望。”
在這場災難中,共有27名澳大利亞人失去了生命,很多澳大利亞媒體將矛頭指向了俄羅斯,指責是烏東部民間武裝將飛機擊落,而普京脫不了干系。
《昆士蘭郵報》的助理編輯德斯蒙德?赫頓就表示,“德國、英國以及澳大利亞的情報部門都認為,是俄羅斯指示民間武裝擊落了飛機。”
他相信,飛機墜落很大程度上是“莫斯科策劃的事件”,但是卻不能提供任何證據(jù)來支持自己的觀點。
調查缺乏專業(yè)性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不相信主流媒體言論,而是試圖通過不斷質疑找出自己的答案。身處德國的前飛行員和航空專家彼得?海森克在研究飛機殘骸照片后得出結論,認為飛機是遭受空對空襲擊后墜毀的。
他認為從單孔分析來看,在飛機引擎遭毀壞后飛行員也遭遇不測,這樣一來才造成飛機乘客沒有任何生還的希望。
他表示,希拉里?克林頓在一次采訪中稱飛機遭俄制武器擊落,但是烏方也擁有這些武器,這是美國很聰明的“宣傳手段”。
另一位德國導彈專家貝恩德?比德爾曼,也表示支持上述觀點。他強調,通過現(xiàn)有的文件和報告來看,沒有一個單一證據(jù)能證明飛機是遭到防控導彈擊落。他對整個調查過程中缺乏專業(yè)知識表示震驚。
“我完全不能理解,為何包括歐安組織人員在內的50名專家抵達墜機地點的第一天沒有保護那些能夠拿到實驗室進行分析的證據(jù)。”
“我當時聽到了巨大的聲音,人們開始從空中墜落,我們聽到他們撞擊在地面的聲音。”一名當?shù)氐哪繐粽叻Q,“這場景太可怕了,道路上全是血。”目擊者都表示看到了戰(zhàn)斗機飛過,但是調查人員卻不愿意聽他們的話。
頓涅茨克地區(qū)領導人普爾金則評價稱,“這是被到訪頻率最低的墜機地點,沒有人愿意來現(xiàn)場調查。”
馬航MH17航班于2014年7月17日從荷蘭阿姆斯特丹起飛前往馬來西亞吉隆坡,在烏克蘭東部靠近俄羅斯的邊境地區(qū)墜毀,機上298人全部遇難。西方和烏克蘭指責是烏民間武裝擊落飛機,而民間武裝則堅稱自己不是肇事方。目前墜機事故還在進一步調查中。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wǎng)”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wǎng)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wǎng)”。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