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華東地區機場運輸生產情況
2014年華東地區42個機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24023.2萬人次,同比增長9.5%。其中國內航線完成21143.7萬人次,同比增長9.0%,國際航線完成2879.5萬人次,同比增長13.2%;貨郵吞吐量556.7萬噸,同比增長8.4%。其中國內航線完成301.9萬噸,同比增長8.8%,國際航線完成254.8萬噸,同比增長7.8%;飛機起降210.8萬架次,同比增長5.4%。其中運輸飛機起降197.9萬架次,同比增長7.2%。
一、2009-2014年客貨吞吐量趨勢
2009-2014年華東地區機場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速為10.9%,增速較快。其中2010年增速最大,為20.5%;2011年增速最小,為7.3%;2014年增速為9.5%。
貨郵運輸自2010年高增長之后,過去三年受宏觀經濟的影響出現萎靡。2014年華東地區機場貨郵同比增速為8.4%,增速較大。結合民航局發布的生產統計數據看,2014年華東地區機場貨郵吞吐量占全國的比重在去年40.8%的基礎上進一步穩固提升。綜合考慮國內外經濟發展趨勢和國際安全形勢,2015年客貨吞吐量增幅可能會減小。
二、華東地區各省(市)客貨吞吐量分析
上海市的旅客吞吐量和貨郵吞吐量在華東地區都排在第一位,且領先優勢明顯,占華東地區的比重分別為37%和65%(1/3和2/3左右)。福建、山東、浙江和上海的旅客吞吐量都超過3000萬人次,山東省也首次超過3000人次;江蘇省超過2600萬人次,以目前的增長趨勢來看,明年可能會達到3000萬人次。上海、浙江、福建、江蘇、山東的貨郵吞吐量排在前幾位,分別為361萬噸、56萬噸、47萬噸、46.5萬噸、35萬噸。浙江、江蘇、安徽、江西的貨郵吞吐量的增幅都超過10%,分別為11%、17%、15%、20%。
三、2014年客貨吞吐量分月情況
分月看,2014年旅客吞吐量最低值出現在2月份,最高值出現在8月份。8月份旅客吞吐量為2224.2萬人次,為歷史最高值。全年超過2000萬次的月份有4個,集中在第三季度,分別為7月、8月、9月、10月。月度極差值(月最大值減最小值)為350萬人次,比2013年減小207萬人次。這從一方面表明了,2014年旅客吞吐量淡旺季差別呈縮小趨勢
貨郵吞吐量淡旺季波動浮動較大。受春節的影響,2月份貨郵吞吐量為全年最低,為31萬噸。全年最高值出現在11月份,為53萬噸。月度極差值(月最大值減最小值)為22萬噸,比2013年增加1.5萬噸。
四、主要機場客貨吞吐量比重分析
總體而言,客貨吞吐量集中在幾個大機場,整體分布不均衡。2014年華東地區機場旅客吞吐量超過千萬人次的機場有六個,分別為上海浦東機場、虹橋機場、杭州蕭山機場、廈門機場、南京機場、青島機場。這六個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占華東地區的比重達到70%。貨郵吞吐量達到十萬噸的機場有七家, 相比旅客吞吐量達到千萬人次的機場多了一個,為福州機場。這七家機場貨郵吞吐量占華東地區的比重為89%(接近九成)。
呈現出幾個亮點:上海浦東機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五千萬人次,成為首都機場、廣州機場之后國內第三個“五千萬級”機場;上海兩場的旅客吞吐量超過北京首都機場;廈門機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萬人次;華東地區共有六家機場旅客吞吐量進入全國前20位,分別為浦東機場、虹橋機場、杭州蕭山機場、廈門機場、南京機場、青島機場;山東全省旅客吞吐量首次超過3000萬人次。
附件: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