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難初步結果或一月后公布 松山機場遷建呼聲再起
又是復興航空!又是ATR72機型!又是松山機場!
一起事故通常由很多個因素造成,雖然疊加的概率很小,但可能性依然存在,很不幸,復興航空、ATR72機型、松山機場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小概率”疊加了,空難再次發生。
為什么說他們都是不利因素,看看他們的不良記錄:復興航空從1995年的一架飛機撞山開始,至今已經發生了9次安全事故,包括2月4日GE235航班在內已經有4次致命事故。而9次安全事故執飛的全是ATR72飛機,近二十年來ATR72機型在全球共發生過38起事故,其中10起造成了機上人員死亡。除此之外,事故航班起飛機場松山機場又是全臺灣飛行安全事件最多的一個機場。
那么問題來了:ATR72機型是否應該停飛?復興航空安全機制是否應該重建?臺北松山機場是否應該遷建? (徐煒旋)
重點提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由于飛機的兩個黑匣子已經找到,初步的結果或將很快公布。在去年復興航空7·23事故后,臺灣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在8月20日便公布了初步調查結果。
另緊鄰臺北市區的松山機場在這場空難過后再度成為爭議。事故發生了,遷建新松山機場的呼聲再起,認為只有遷建才能解決飛航事故可能危及的內湖、南港居民生命安全,并可以消除市區飛航噪音及空氣污染、取消市區建筑物高度管制。
復興航空由臺北飛往金門的135班次飛機于2月4日上午起飛后不久即失聯,并墜落于基隆河,截至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稿時,58名乘機人中已經造成23人遇難。
事故發生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迅速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盡快準確掌握相關情況,積極協助開展傷員救治,做好家屬安撫、善后處理等工作。
本次空難中,機上53名乘客中有31人是大陸游客,分別來自廈門航空國際旅行社和廈門旅游集團國際旅行社,目前兩家旅行社均已啟動應急措施。
而廈門旅游局的情況通報表明,針對臺灣4日上午的客機墜河事件,廈門兩家旅行社已啟動應急預案,組成應急小組落實相關工作。廈航臺北辦事處已派人赴現場了解情況。
通報還表示,廈門旅游局目前已向省、國家旅游局報告,并要求兩家旅行社密切關注現場情況,提供乘坐這一航班的具體人員名單及團隊行程等信息。
初步調查結果或30日后公布
臺灣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在2月4日上午公布的新聞稿中透露:已經聯絡法國失事調查局(BEA)、加拿大運輸安全委員會(TSB)和大陸地區事故調查機構參與本次調查。其中,BEA和TSB是本次失事飛機的航空器制造國和發動機制造國。
大陸民航公司安全部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空難事故調查通常將分為數個獨立小組,各自調查一個領域,包括:飛行操作環節、飛行前機務維修過程、飛行器結構與發動機狀況、航管天氣情況、場站導航設施等。
同時,報告將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是臺灣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將在一個月內向國際民航組織提交初步報告,以便將事件建檔;隨后根據調查進度,提出事實資料報告,包括座艙語音抄件文字,說明事故發生內容;而最終的調查結論,將在1年后提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由于飛機的兩個黑匣子已經找到,初步的結果或將很快公布。在去年復興航空7·23事故后,臺灣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在8月20日便公布了初步調查結果。
初步排除天氣因素
根據臺灣氣象部門觀測,2月4日臺北地區的天氣狀況為“適航”。
臺灣氣象部門昨日公布消息稱,當時南港地區天氣陰,有小雨,但雨量不足1毫米,有霾但未起霧,陣風約2到3級,為幾天以來較小的強度。
此外,臺灣天氣風險公司指出,當時風向為東風,風速約每小時8海里,能見度正常,沒有特殊的天氣現象。
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得的一段錄音顯示,飛行員曾向塔臺呼叫:“mayday mayday engine flameout”(發動機熄火)。而塔臺也隨即回復說:“請你重復一次,這里是臺北塔臺,近場臺頻率119.7。”隨后該飛機墜河。
MayDay是國際民航通用術語,供飛行員在緊急情況下使用。目前臺灣民航局方面已經確認該段錄音系復興航空客機在失事前與地面的對話。
愛飛行航空俱樂部董事長陳建國表示,從公路上的汽車行車記錄儀記錄的畫面來看,該飛機很有可能是(左側)臨界發動機失效后控制不當,坡度過大失控墜地。
他進一步稱,“在松山機場10號跑道頭的150度2.5海里,或者28號跑道頭184度2.1海里有一個1700英尺的障礙物,無論哪個方向起飛,都會要求進行角度較大的爬升。梯度大約為6.6%和7.4%,這個要求還是很高的。”
松山機場再成爭議
緊鄰臺北市區的松山機場在這場空難過后再度成為爭議。國民黨“立委”蔡正元2月4日下午在社交媒體上呼吁遷建新松山機場,以解決飛航事故可能危及的內湖、南港居民生命安全,并可以消除市區飛航噪音及空氣污染、取消市區建筑物高度管制。
松山機場位于臺北市松山區,緊鄰基隆河。松山機場始建于1936年,后雖然進行多次改擴建工程,但因其位于臺北市區收效甚微。
1970年臺灣地區政府推行的“十大建設”中,松山機場的大部分業務被規劃至新機場—桃園國際機場。
其后松山機場被臺定位為商務機場,其目的是和桃園機場在功能上有所區別,主攻商務飛機和支線飛機起降,并被臺北地區政府認為是保持臺北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但數十年來,關于松山機場的遷建一直話題不斷。如陳水扁任臺北市長時,雖曾成立松山機場遷建小組,但因條件不成熟而未有進度。馬英九競選臺北市長時,曾把高鐵通車后遷建松山機場列入政見,也因牽涉太過復雜而無動作。
國民黨“立委”羅淑蕾表示,松山機場飛行安全事件全臺最多,且有飛行安全疑慮,應該逐步淘汰。
以2012年前三季度統計數據為例,全臺共有25起飛安事件,松山機場最多,有7件,其中又有4件是飛鳥撞擊;加上松山機場跑道緊鄰民宅,羅淑蕾表示其有飛行安全疑慮,松山機場不僅不應再擴建,而且要逐漸淘汰。
而臺“民航局”則表示,為了改善松山機場的飛行安全,已在征收機場北邊的土地,另外也會改善機場的跑道和滑行道。
而在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期間,無黨籍人士柯文哲便稱,未來執政期間一定要遷建松山機場,以解決臺北市部分區域的規劃難題。
此外,選址問題也成為松山機場是否應該遷建的因素,松山機場在夏季午后常發生強烈空氣對流,也影響航班正常起降,尤其是松山機場多以支線小型飛機為主的情況下,更容易受到風切變影響。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白云機場正式跨入“三跑道運營時代”
- 下一篇:ATR公司否認臺灣失事飛機存在設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