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門“催促”通用航空立法
對于“錢景”巨大卻長期被縛住手腳的通用航空產業來說,由于政策法規不完善,行業發展常常陷入無章可循的尷尬境地。對此,昨日全國人大代表、中航直升機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余楓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目前,包括國家發改委、民航局等多部門已經加快研究通用航空立法一事,且推進速度較快。
按照國外的經驗,通用航空產業投入產出比為1比10,就業帶動比為1比12,對相關產業有很強的拉動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中航工業南方董事長、黨委書記彭建武介紹,從國家立法層面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以第十章共六條的形式規范通用航空活動,但內容過于籠統,無法為通用航空法規制定提供科學指引。而《國務院關于通用航空管理的暫行規定》和《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兩部行政法對于促進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停留在原則層面,保障措施不明確、實施細則有待完善,且無明確指導性意見指引地方性通航政策法規體系建設。而在民航規章層面,我國現行的11大類共117部適航規章體系中,對通用航空相關規章缺乏針對性和靈活性,技術運行標準及各種證照的頒發、使用,有些是參照公共航空運輸,有些是以通知形式規定或沒有統一規定,在運行管理的嚴密性和運行標準上與國際民航組織的要求仍存在差距。
彭建武還進一步舉例稱,在很多地方,飛行愛好者常常在幾百米的高度飛行,而這種飛行是沒有經過批準的,也就是行業中常說的“黑飛”,這種情況顯然會帶來很多飛行安全問題。歸根結底,這些問題的出現與通用航空法規不健全息息相關。“我國應加快構建與通用航空發展相適應、機構明確、定位清晰、職責明確、通用航空裝備制造與運營服務協同發展的通用航空法律法規體系。”他建議。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