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機為何不實時傳輸飛行數據?美媒:成本問題
發生于法國境內阿爾卑斯山脈的德國客機墜毀事故,再一次提出了民航飛機是否應該實時傳送飛行信息的問題。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3月30日報道,法國調查人員正在試圖弄清,當飛機從37000英尺(約合11300米)的巡航高度下降,直至撞擊山脈的過程中,為何德國之翼的這架空客A320飛機的駕駛員,有將近10分鐘時間完全保持沉默。當地政府稱,144名乘客和6名機組成員全部喪生。
調查人員還表示,這架飛機的另一個“黑匣子”飛行數據記錄儀的存儲卡尚未找到,導致目前沒有關于飛機飛行高速、速度及位置的可靠信息。
這場空難發生之際,航空業、監管機構及飛機駕駛員正在為實時航班監控問題爭執不休,這個問題自去年馬航370航班失蹤以來尤其受到了關注。2009年,法航447航班在大西洋墜毀后,搜救隊花了兩年時間才找到飛機的黑匣子,突顯了現有技術的缺陷。
報道稱,由于飛機墜毀事故越來越少見,監管機構和航空公司正在權衡,這類監控所需的附加技術的成本是否合理。去年是有記錄以來,民航飛行最安全的一年。
然而,此次的空難再次提出了一個問題:飛行期間是否應該對駕駛員錄像?
今年,作為八項旨在幫助調查人員和急救工作者更快應對事故的建議之一,駕駛艙錄像得到了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的支持。
運輸安全委員會表示,所有飛行數據和駕駛艙聲音記錄裝置,都應該有一種防破壞模式,向地面接收站傳送足夠多的信息,從而確定失事地點,并將誤差控制在方圓7英里(約合11公里)以內。在實際操作中,要么需要包含一個受到撞擊時彈出的記錄儀,要么需要發出某種形式的數據流。
委員會還呼吁,裝配能播報地點長達90天的低頻設備。發射這種“ping信號”的信標已經嵌入了兩個黑匣子,但現有規章只要求其電池續航30天,而且其信號覆蓋范圍也有限。
然而,航空公司辯稱,考慮到每天航班的數量及需要收集的數據量,實時監控和傳送幾千個飛機參數的工作量將過于繁重。
現代飛機雖然通常配備精密的衛星通訊設備,但不需要向空中交通管制實時播報位置。在這種情況下,航空公司要求駕駛員定期發送衛星信息,或用無線電通訊匯報位置。
但這同時意味著,位于大洋上空或雷達覆蓋稀少區域的飛機可以從視野中蒸發。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尋找法航447航班的過程如此艱難。業內少有人預料到,另一架飛機會完全消失,再也無法找到,失蹤的馬航客機就是這樣。
航空公司飛行員協會(Air Line Pilots Association)—該國最大的飛行員工會—反對使用“駕駛艙圖像記錄儀”,稱它們侵犯隱私,并稱現有技術已提供了足夠多的信息記錄飛機上發生的事情。
“并不真的需要這樣的東西,”帕特里克·史密斯(Patrick Smith)說。他是一位民航飛行員,著有《問問飛行員:關于乘飛機旅行你需要知道的一切》(Ask the Pilot: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Air Travel)一書。
黑匣子’找不到的情況十分罕見,”史密斯說。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