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國際航線跑出“加速度”
電飯煲、化妝品、馬桶蓋、空氣凈化器、掃地機器人……各種各樣的日本熱銷商品,如今都成為了中國游客的搶手貨。據統計,去年赴日的中國大陸游客總數超過240萬人次,較上一年度猛增了83%,在日人均消費為人民幣1.2萬元。打個“飛的”去日本購物,似乎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兒。
赴日游的持續火熱,吸引了國內多家航空公司申請新增開通至日本的客運航班。僅今年1-4月份,國內航空公司新開的日本航線就達18條,更有航空公司在兩天內連續開通了3條赴日國際航班。
其實,日本航線的火熱只是近期我國民航國際航線供需兩旺的一個縮影,隨著出境游的不斷升溫,加之政策持續向好及國際油價總體低位震蕩等因素帶動,自去年下半年至今,我國民航國際航空運輸市場一直表現搶眼,不僅航線航班數量迅速增長,而且客座率同比齊升,數據顯示,我國四大航空公司2014年國際(地區)航線收入達到近1000億元,增速高于其主營業務收入的漲幅。毫無疑問,中國民航國際航線已然在“加速度”前行。
“收獲期”里的收益賬
今年第一季度,我國航空運輸市場總體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其中國際航空運輸市場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是最大的一個亮點,共完成旅客運輸量964.8萬人,同比增長36.0%。
從第一季度國際航線在旅客運輸量所占比重看,國際航線旅客運輸量占9.3%,比去年提高1.3個百分點,延續了自2011年以來占比呈逐步上升的勢頭。從增長結構看,周邊國家和地區航線呈現高速增長態勢,中國-韓國、中國-日本和中國-東盟分別達到56.8%、46.0%和44.2%。遠程洲際航線也保持了10%-20%的增速。
“其實這種增長并非偶然。”民航局運輸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自2012年起,我國國際航線航班的發展就開始進入較為顯著的增長,特別是去年下半年,在“國內放開、國際開放”政策的指引下,航空公司加緊國際航線布局,增長變得愈加迅速。在此期間,陸續新增了奧凱航空、首都航空等公司開始從事國際航線經營,春秋航空、天津航空等中小公司在周邊國家的航線增長顯著,國航、東航、南航等大型公司也逐漸在遠程航線方面加快發展。“國際航線進入了’收獲期’。”該負責人這樣認為。
事實上,國內航空公司對新增、加密國際航線的熱情從近年來每次的航班換季中就可見一斑。以今年夏秋航季為例,國內航空公司每周安排國際航班7356班,飛往51個國家127個城市,其中計劃新辟國際航線83條。這些數字較去年夏秋航季均有較大增長。
具體到航空公司,在今年夏秋航季中,南航計劃新開國際及地區航線20條,海航計劃加密4條國際航線,國航計劃新增9條國際航線。此外,深航、祥鵬航空等不少國內航空公司還計劃增開至日韓等周邊國家航線。
與此同時,受益于不斷增長的國際業務,國內航空公司去年國際航線收入也保持了較快增長。據四大航不久前發布的2014年報顯示,國航去年在歐美、日韓、澳新等國際航線上的客運收入之和達252.94億元,在各個區域的國際航線增幅均超過10%;東航去年國際主營業務收入增幅達6.72%;海航去年在國際及地區航線的營收達40.68億元。特別是南航方面,去年在國際航線上的客運收入增長最快,其業務收入達229億元,比2013年增長了20.46%,平均上座率基本維持在80%以上,一掃前兩年大局開拓國際航線時的頹勢。對此南航相關負責人坦言:“南航能夠在第一季度實現扭虧為盈,國際化轉型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更可喜的是,在國際業務增長帶動下,我國民航行業結構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呈現國際市場快于國內市場的積極態勢。去年前11個月,我國民航國際航線運輸總周轉量同比增長13.5%,高于國內航線3.5個百分點。專家分析,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中國民航也在積極適應國家的總體要求和經濟發展趨勢,行業結構的變化正是中國民航轉方式、調結構的積極表現。
政策、市場,一個都不能少
面對近年來國際航線的亮麗成績單,有分析稱,這是政策、市場等多方利好因素疊加的結果。
記者注意到,在今年夏秋航季中,航空公司新增或加密的航線多集中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的沿線國家和節點城市,如國內的新疆、陜西、甘肅等西部地區,同時,國內至東南亞、歐洲、非洲等直飛航線亦有增加。
“在國家外交和經貿發展的總體背景下,受’一帶一路’戰略的利好帶動,全國各地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往來必然更加頻繁,商旅人數也將增加。”對于航空公司集體“向西飛”、“向外飛”的原因,民航局運輸司相關負責人這樣解釋。
對于這一觀點,多位民航業內人士表示認同。在他們看來,“一帶一路”戰略無疑是航空公司不約而同在國際航線上發力的助推器。專家分析,’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經濟規模達到21萬億美元,貨物和服務出口占全球的24%,沿線各國迫切需要航空物流方面的整合和發展,這對國內航空公司來說是難得的發展契機。
南航相關負責人此間就表示,在三部委聯合發布的“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中,明確表示強化上海、廣州等國際樞紐機場功能,打造新疆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而南航作為廣州和烏魯木齊最大的基地航空公司,對于把握“一帶一路”的戰略機遇是有優勢的。據該負責人介紹,目前南航為服務’一帶一路’新開的國際和地區航線就多達20條,未來還將在北京、烏魯木齊至中亞、歐洲重點城市的航線上重點布局。“
與南航一樣,國內多家航空公司今年也紛紛布局’一帶一路’沿線城市。記者了解到,國航已于5月1日開通北京-明斯克-布達佩斯定期航班,填補了我國與中東歐國家地區的航線空白,并計劃于8月30日開通北京-約翰內斯堡、10月開航北京-亞的斯亞貝巴等2條非洲航線,海航也計劃于9月開通北京-布拉格航線。
行業主管部門良好的政策支持也是國際航線表現良好的因素之一。2012年2月,民航局下發《關于試行放寬我國航空公司經營我國至東南亞及周邊國家航線準入的通知》,對于東盟十國、韓國濟州等國家和地區的航線放寬了準入條件。這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促進了相關航線航班的增長。據了解,泰國航線在政策實施后2年的時間,運力增長了135%。
除政策因素外,出境游市場的異常火爆對國際航線的快速增長也是一個重大利好。民航業是市場化程度較高的產業,市場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航線的變化趨勢。記者從國家旅游局了解到,近年來,中國內地公民出境游的人數每年都在以兩位數的速度在增張,并于去年首次突破1億人次,而這一熱潮在今年一季度繼續顯現--今年春節出境游人數同比增長了10%。”一般而言,航空公司增減航班是基于市場表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航空公司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航空公司對航線的判斷,出于該公司對市場潛力、公司運力、和航線網絡布局的權衡,而近期航空公司大幅增加國際航班正是基于看好我國出境游市場的考慮。
對于近期四大航空的喜人業績,也有業內專家分析,這與國際油價依然在低谷徘徊有很大關系,畢竟,航油成本占據了航企運營30%至40%的成本。
有待探索的遠程航線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大家為國際航線的良好表現歡呼雀躍之時,有專家卻表現出了一絲擔憂,認為目前我國的國際航線仍更多的停留在周邊國家航線上,歐美等遠程航線還有待探索和深耕。
深究其原因,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資深人士分析原因有三。首先,從航權角度看,目前我國與周邊國家的航權安排已較為寬松,但在中遠程航線上,部分國家的航權還不能充分滿足我國航空公司的經營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國航空公司合理安排航線、提升經營效益。其次,機型、機組及機隊規模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遠程航線的發展,我國目前具有適于經營國際遠程航線機隊的公司屈指可數,大多數中小航空公司的機隊僅能覆蓋至周邊國家的短程航線,而飛機的引進、機組的培養都不是短期能夠馬上解決的。此外,我國航空公司的國際競爭力水平也是遠程航線較弱的因素之一,與國際大型樞紐航空公司相比,其在經營質量、營利水平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亟待進一步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當前相對于周邊航線來說,我國航空公司的遠程航線仍有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但幾乎所有接受采訪的業內人士均對未來遠程航線的發展持樂觀態度。他們認為,在我國經濟整體形勢較好、對外經貿發展持續穩定、出境游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國際航線總體上將保持穩步增長,周邊航線的競爭將更加充分,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將更加凸顯。特別是受周邊國際航線市場的競爭日漸激烈、國家戰略對遠程航線提出更強烈需求、幾大航空公司業務發展需要等因素影響,遠程國際航線的發展將有望加快。
事實上,這些業內人士的觀點如今已在某些方面得到了證實。2014年,國內航空公司新開國際航線146條,中美航線美方一家獨大的局面被打破,跨太平洋的天空上,中國航企在中美航線上一直以來的被動局面正在逆轉。此外,為落實中央領導倡議實施的”中非區域航空合作計劃“,我國航空公司正積極行動。根據計劃,國航將于今年8月30日和10月26日分別開通北京-約翰內斯堡航線和北京-亞的斯亞貝巴航線。南航將于今年8月5日開辟廣州-肯尼亞內羅畢航線。
“發展國際航線是我國航空公司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民航強國國際化戰略的必然要求。”民航局運輸司相關負責人說,“未來,民航局將進一步在政策和資金上支持國際航線發展。”據介紹,不久前民航局下發了《關于試行簡化周邊地區部分國際航線經營許可行政審批手續的通知》,對于我國航空公司經營我國至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緬甸、文萊、老撾、柬埔寨及馬爾代夫的航線航班,試行以目的地國為設定范圍,航空公司無需根據具體航線多次申請。“政策上的支持為航空公司更好的走出去創造了條件。”
記者了解到,除了簡政放權、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外,為進一步發展國際航線,民航局將按照’積極放開周邊、有序拓展洲際、引導填補空白’的工作思路,在加強監管,進一步規范國際航權的使用的同時,鼓勵航空公司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對于有利于樞紐建設、有利于“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中西部發展的航線,將予以重點支持。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中國航空事業發展迅猛 到處都在造新機場
- 下一篇:民航投資兩千億建設“一帶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