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航MH370殘骸能讀出什么?
導語:8月5日,法國南部,一片附著許多藤壺的飛機殘片接受了來自多國專家目光的檢視。隨后,馬來西亞對世界給出了一個明確答案:7月29日在法屬留尼汪島發現的飛機殘片,“確認”屬于馬航MH370客機。那么,發現這塊殘骸意味著什么?從殘骸上我們又可以讀出哪些信息呢?
===洋流助殘片“現身” 難倒推墜機地===
在法屬留尼汪島發現的襟副翼殘骸距離MH370搜尋區域4000多公里。如今,馬來西亞已經證實殘骸屬于MH370,那么,這塊殘骸是怎樣來到留尼汪島的呢?
分析人士認為,MH370殘骸之所以能漂這么遠,主要是洋流在起作用。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海環流與區域方向博士生導師王衛強表示,從洋流的角度來看,MH370失事地點是南印度洋,飛機殘骸漂流主要受印度洋洋流影響。隨著南印度洋洋流往北再往西一直到了西海岸,然后沿著馬達加斯加島再往下流,可能會流到留尼汪島附近。也就是說,殘骸從最初確定的搜救地點的澳大利亞西海岸開始隨洋流流動,向北向西繞過大半個印度洋,到達距最初搜救地4000公里以外的留尼汪島附近。
澳大利亞副總理特拉斯認為,發現的襟副翼不可能對發現飛機主體殘骸的所在地提供太大幫助。但確認殘骸屬于MH370意味著,更多的飛機殘骸可能會被洋流帶到留尼汪附近。
海洋是容量超大的“溶劑”,如果把三塊不同形狀和大小的物體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架飛機上扔到海里,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會沿不同的路徑漂流,前進的方向取決于風、洋流或是兩者綜合作用。
著名航空公司評級網站“航空評級”的專家湯瑪斯表示,印度洋廣袤而無法預測,有太多因素影響著殘骸的漂移,發現MH370的任何部件其實都需要時間和運氣。
===藤壺成重要線索 或可還原漂浮路線===
澳大利亞生態學家此前根據照片認定,這片飛機殘骸上附著的甲殼類是鵝頸藤壺或有柄藤壺。
藤壺是一種有石灰質外殼的動物,它會分泌一種黏合力極強的膠質,即便風吹浪打也沖刷不掉。任何漂浮在海上的碎片都會被藤壺所附著。
專家稱,藤壺外殼可以透露出其形成的水生條件,可能大致確定殘骸在水中漂流的時間。根據殘骸上藤壺的種類,甚至有可能確定殘骸來自哪片海域。
生態學家還可以通過研究這些藤壺是在襟副翼表面還是附在了襟副翼兩側,判斷出殘骸是漂在海面上,還是原本沉于海底。
不過專家也指出,盡管這種技術或可幫助將MH370的搜索范圍縮小范圍,但不太可能確定一個準確的位置。
===可通過建模推測失事原因===
如襟副翼被證實來自MH370客機,法國實驗室將使用更為復雜的工具以便調查墜機原因,比如分析殘骸的受損情況是由于客機空中解體、還是整機墜入海洋。而觀察這片殘骸上是否有燒焦的痕跡,或許也可確認馬航班機是否在空中爆炸過。
調查人員曾經推測說,航班失事前可能突發故障,導致駕駛員沒有辦法操縱飛機,使飛機持續維持在自動飛行狀態,直到最后燃料耗盡后,以滑行的方式墜入大海當中。
===證明飛機或曾經歷“僵尸飛行”?===
由于在法屬留尼汪島發現的飛機殘骸遠離原來確認的搜救范圍,有推測稱,MH370在墜毀前經歷了一段漫無目的的飛行,直至燃油耗盡。在媒體報道中,引用了“僵尸飛行”一詞。資深機長陳建國分析稱,飛機僵尸飛行可能由以下幾種原因造成:飛機故障或破損造成飛機緊急失壓,機上氧氣耗盡后旅客因缺氧喪失意識;飛機發生鋰電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火災,飛機上人員中毒失去意識;機組人員打開飛機壓力控制器,造成人工失壓,導致飛機上所有人員失去意識;被恐怖分子或者特勤人員劫持,切斷所有對外發射信號的設備,使得飛機無法被追蹤,最后燃油耗盡飛入大海。
在不同的高度,人的有意識時間
證明這架客機確實“終結于印度洋” 在法國國防部位于圖盧茲的實驗室里,專家們經過分析確認,7月29日在法屬留尼汪島發現的波音777客機襟副翼殘骸,確實屬于失聯500多天的MH370客機。這是MH370失聯以來發現的第一個物理證據,能夠證明這架客機確實“終結于印度洋”。
===飛機有可能高速、螺旋式陡降?===
殘骸的圖像顯示,其正面有少量的損毀,背面有粗糙的水平撕裂痕跡。由美國移動衛星公司主導的一個獨立調查小組認為,這說明這塊殘骸在和飛機脫離時飛機還在空中,正面的損毀表示飛機當時處在高速、急劇的螺旋下降狀態。《東方航訊》雜志的編輯巴蘭坦認為,殘骸的狀態可能告訴人們飛機是否以災難性的狀態墜入印度洋,如果殘骸上有碳化痕跡,說明飛機可能起火或爆炸。
但專家們認為,即便殘骸有助于說明飛機的最終狀態,但仍不能解釋為什么MH370會遭此厄運,關鍵信息依然封存在黑匣子里。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