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機場增加與“一帶一路”國家通航(圖)
首都機場正在著手提升國際樞紐機場競爭力,加大吸引國際旅客中轉。9月11日,記者從第四屆北京全球友好機場總裁論壇上獲悉,首都機場建議航空公司將更多的航空時刻留給國際航班,著手改造二號航站樓,提升國際旅客體驗;開建機場第四跑道,并有望在2017年建成,2018年投入使用。
增加與“一帶一路”國家通航
9月11日,主題為“務實合作創新發展”的第四屆北京全球友好機場總裁論壇在首都機場召開。這是首都機場發起并主辦的第四次全球民航發展主體論壇。
首都機場股份公司總經理史博利在主旨演講時透露,首都機場正在進一步完善大型國際樞紐機場,并擴展成為國際中轉樞紐。
史博利透露,首都機場遠期規劃,力爭到2020年,首都機場的國際航班量達到17.5萬架次,占比達到三成以上,國際旅客達到2850萬人次,占比達到33%以上。“我們要加快推進與‘一帶一路’國家的互聯互通,目前有一半國家還沒有和北京通航。”他說,首都機場計劃將都柏林、亞特蘭大、曼徹斯特等城市納入到首都機場直航線路中。
機場方面已經向駐場的航空公司建議,將今后的航空時刻向國際航班傾斜,并大力擴展國際航線。
第四跑道輔助東跑道運行
首都機場則全力保證國際樞紐的硬件設施,提出多年的首都機場第四跑道有望在2017年建成完工,2018年投入使用。據規劃發展部相關負責人透露,首都機場有三條跑道,現在每天起降航班1600架次,旅客吞吐量25萬人次,這個量對機場的壓力已經非常大。跑道需要有維護時間,但現在為了保證航班正常運行,維護的時間越來越緊張,跑道維護時間不足6小時,已經接近極限。第四跑道建成,有望緩解目前三條跑道的壓力,給跑道維護贏得更充足的時間。
據介紹,第四跑道位于目前的東跑道東側,不是主跑道,而是與東跑道輔助運行,除了給其他跑道贏得養護時間,預計會帶來年吞吐量800萬人次的運力提升。記者了解到,如果新機場建成,北京兩個國際機場將擁有八個跑道,在國際同一個城市機場跑道擁有量位居前列。
第四跑道2018年投入使用將提升準點率
建設中的首都機場第四跑道,到2018年就能正式啟用;包括拓寬國際安檢通道、擴展旅客休息區的T2航站樓改造,有望于明年全部完成。
第四跑道的投入使用,將提升首都機場的準點率。據首都機場相關負責人介紹,預計今年年底,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將突破9000萬人次。目前首都機場高峰小時飛機起降89架次,日運行航班1600多架次,導致三條跑道超負荷運行,夜間停航時間極為有限,跑道維護作業時間不足6小時。新建的第四跑道位于現有東跑道東側,輔助東跑道航班降落,預計于2017年底竣工,2018年投入使用。建成后,將為首都機場提升運行架次,帶來800萬人次的增量,緩解運行壓力,減少航班延誤。同時,東、西跑道大修也已經有相關計劃,“但不會全封閉大修,而是計劃采取分段大修。”
據介紹,截至8月底,首都機場國際旅客占比25%,到“十三五”末期將達到33%。按照整體規劃,T2航站樓國際安檢通道將擴充,旅客休息區將擴展,并將進行商業、國際中轉區改造。改造是在T2航站樓正常運行的前提下進行的,預計還將進行一年左右。
追問:首都機場與新機場會強制錯位發展嗎?
首都機場規劃發展部門負責人透露,首都機場與北京新機場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兩個機場保持平衡發展,不會用行政手段干預機場的發展。
首都機場規劃發展部門負責人介紹,首都機場與新機場的發展定位,不像網上以及此前傳出的消息那樣強制錯位發展。“有人說首都機場客運,新機場貨運,還有人說是不是首都機場未來都是國際航班,新機場就是國內航班了,這些都不對。”
該負責人強調,一個城市兩個機場的空中交通格局在國際上很普遍,國內的上海也是這樣的情況。“一個城市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就自然對第二個機場有需求了。”他說,兩個機場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平衡發展又各展所長,首都機場做好國際樞紐、國際中轉兩個特色,新機場定位也是國際樞紐機場。兩個機場的發展方向不會人為的用行政干預的手段來區分,而是尊重市場規律。該負責人透露,首都機場與新機場之間的關系,有可能借鑒上海浦東機場和虹橋機場之間的發展模式。
【啟示與思考】
在一般人看來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規模已經足夠大,但對于這樣一個國際化空港來說,仍難以滿足每日的航班流量需求。首都機場有三條跑道,現在每天起降航班1600架次,旅客吞吐量25萬人次,這個量對機場的壓力已經非常大。
跑道需要有維護時間,但現在為了保證航班正常運行,維護的時間越來越緊張,跑道維護時間不足6小時,已經接近極限。
首都機場資源緊張,直接導致三方面后果:一是限制增加航班,不僅不能增加國內航班,增加國際航班也很困難,有的國家增加兩國首都之間的一個航班,甚至需要在政府首腦會晤的時候提出協商;二是航班正常率下降,2014年首都機場航班放行正常率70.1%,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聽說今年又下降了。特別是遇有雷雨和冰雪天氣,積壓大量航班需要長時間調配疏散,這會打亂全國的航班運行狀態;三是存在安全隱患,超負荷狀態下飛行安全難以得到全面有效的保障。
擴建首都機場跑道的原因有三:第一,首都機場已經處于超負荷運載當中,已經超出了設計能力的19.6%,近幾年旅客吞吐量一直保持世界第二位,但是跑道數量卻遠遠落后于世界上很多一線機場;第二,首都機場上次擴建本來就要達到4條跑道,但最終建成的只有3條,目前航站樓可以滿足旅客吞吐量1億人次以上,3條跑道卻遠低于這個能力,航站樓資源沒有充分利用,且建設新跑道的預留空間充足;第三,可以增加機場的機動能力。大型機場跑道留有余地作為應急之需,有利于保證安全。在雷雨、冰雪等惡劣天氣造成航班大面積延誤的情況下,多一條跑道可以加快疏散,以減少航班延誤時間和數量。
未來第四跑道建成,有望緩解目前三條跑道的壓力,給跑道維護贏得更充足的時間。建設北京新機場可以使這一矛盾得到緩解,但是新機場建成投入使用還有約5年時間,解決這個過渡期的承載力不足問題需要擴大現有機場的能力建設。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