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 成都將開通20條洲際航線(圖)
“十三五”即將開局,未來5年成都將建成什么樣?與此同時,1400萬成都人民的生活,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12月4日,為期兩天的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閉幕,審議通過了《中共成都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中共成都市委關于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的決定》。兩份“重磅”文件,勾勒出西部這座區域中心城市的未來發展軌跡,也回答了“十三五”期間,“建設什么樣的成都”的重要問題。
未來5年,成都將新開 20條洲際航線,市民前往世界五大洲將更加方便;從明年起,蓉歐快鐵將開行300列;今年1—10 月 成 都 PM2.5 下 降25%......站在成都“十三五”的風口上,華西都市報記者專訪了成都相關部門負責人,他們以專業的視角,來解讀成都的未來五年新貌。
對外連接
航線網絡
面向歐美覆蓋亞洲“現在成都每年都會新開放3到5條國際航線,‘十三五’期間還會提速,預計再開 20條洲際航線。”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成都市物流辦相關負責人稱,在成都“十三五”規劃中,提到了要構建“一市兩場、國際多直達、國內強覆蓋”的航空運輸體系。在航線方面,將重點面向歐洲、美國西部和中部以及東南亞開拓新航線,形成“覆蓋亞洲”的航線網絡。
而在機場硬件設施方面,則要加快建成國家門戶樞紐機場。全面實施雙流國際機場擴能提升,改造現有的中轉流程,增加停機位等。
他認為,從物流的角度來講,對外連接能力,往往是衡量一個城市發展水平的指標。人員、物資、信息要能順暢地進出這個城市,空港、陸港、海港、信息港都是這個能力的外在體現。一個城市的對外連接能力越強,企業在這里的生產與流通成本就越低,這座城市就能吸引到更多的企業入駐,帶來更多的人口與稅收。世界上的一流城市,都是對外連接能力極強的城市。
與此同時,該負責人還透露,蓉歐快鐵目前是每周對開兩列,到今年年底共計開達107列。在“十三五”末期,要實現每天都有對開班列,2016年預計能開達300列。他還表示,成都提出了“蓉歐+”的概念,目前已經開通深蓉歐、廈蓉歐、甬蓉歐等班列,近期將開通成都至昆明、南寧、武漢等地班列。而在歐洲,蓉歐快鐵則已延伸至荷蘭蒂爾堡、德國紐倫堡。在這樣的戰略下,將形成中國多條班列+歐洲多條班列綜合開展的格局。
環境治理
今年1—10月成都PM2.5下降25%
基本達到2017年的環保治理目標“成都每一天的大氣、水環境指標,都掌握在成都環保人心里。我想市民應該能感受到,今年成都的藍天更多了。而成都的‘十三五’《建議》對環保指數的要求,則更加苛刻了。”成都市環保局負責人,在談起成都環境治理工作時,舉出了一系列數據。
“以今年1月至10月的環保指數為例,與2013年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市環保局負責人介紹說,2013年,成都的PM10在全國排名倒數第30位,而PM2.5指數也高于北京。今年1月至10月,PM10和PM2.5已經下降了25%,基本達到了成都2017年的環保治理目標。
十三五’《建議》中,對經濟發展的指標在提高,但同時要求環保污染物的指標要進一步下降,對生態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這位負責人介紹,《建議》明確提出,要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制定大氣、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條例和行動計劃,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大幅減少重度污染天氣。
為此,成都市環保局將制定成都市“十三五”期間的《環境保護規劃》和2015年—2030年的總體規劃,細化各項污染物控制的指標,并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同時要讓產業、經濟環境的規劃協同推進,形成多規合一的效果。同時,要制定成都市環保督查方案,強化各級黨政對環保的責任。
對于黑臭河渠的治理,這幾年成都已經投入了30多億經費,未來還要繼續投入治理。此外,升華環保機制、體制改革,也是未來五年的重點。去年,成都市317個鄉鎮(街道)建立了獨立環保工作機構,把環保責任落實到了鄉鎮一級的政府,是環保體制機制改革的重大進步。
市民出行
成灌鐵路將10分鐘一班運營
十三五’期間,市民的出行不僅高效,還能有多種選擇。一張公交卡,可以坐公交、地鐵,也可以支付出租車,還可以坐火車。”成都市交委負責人介紹,成都市民的公共出行效率將大大提高。他透露,成都北站改造完成后,成灌鐵路將實現10分鐘一班的運營。同時成都市政府正在爭取鐵路部門的支持,實現公交卡互通和安檢互信的模式。
在《建議》中提出,成都要堅持以軌道交通引領城市交通發展格局,實現中心城區加密成網、成都天府新區核心區基本成網、地鐵通達衛星城、軌道交通全覆蓋,基本形成以“雙核”為中心的半小時軌道通勤圈。
在高速和快速路方面,加密市域高速、快速路網,實現全市快速通道互聯互通、高速轉換。推進干線公路聯網暢通,實現中心城區各組團間、市域內相鄰縣(區)城市間、各鄉鎮與快速路網間半小時通達。成都市交委負責人表示,成都人的出行體驗,將越來越舒適、人性化。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航班時刻分配市場化試點:民營航空有望優先受益
- 下一篇:11萬條信息聚焦南航急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