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時刻市場化改革 質優價廉應是最終目的
近日,媒體報道稱,民航局將在廣州白云機場(13.76, 0.03, 0.22%)和上海浦東機場啟動航班時刻資源市場配置改革試點,未來將引入拍賣和抽簽方式。但不少業內人士擔心,將原本無償獲得的資源變為有償,航企有可能會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一則關于航班時刻資源市場配置改革的新聞報道,卻似乎道出了這個對于外界人士來說相對陌生的巨大市場背后所暗藏的利益。
即便是經常乘坐飛機出行的人也很難知道“航班時刻分配”的概念,在大部分乘客看來,一個黃金時間段的航班機票往往要比那些較差時間段的航班更貴。但對于航企來說,航班時刻絕對算是黃金資源,甚至關系命運。也正是因為如此,民航系統已有多位高管因時刻分配尋租落馬,業內對于改革航班時刻分配制度的呼聲也日漸高企。
毋庸置疑,現階段的航班時刻資源市場配置面臨著行政和市場的兩種選擇,盡管航空時刻資源是公共資源,不過有了利益主體和競爭之后,就變成了日益稀缺,并造成了優勢資源的稀缺。當下所進行的行政分配雖然具有無償性,然而卻很難做到資源的優化配置,尤其是無法讓其綜合效益更好地體現,也不利于打破傳統大型企業對優質航班時刻的壟斷,因而實行市場化改革,既有助于打破行業壟斷,也有利于實行資源更好的配置。
市場化配置改革之后,不僅在時刻資源分配方面能夠做到透明性和公正性,避免行政配置資源過程中的一些“暗箱操作”,同時對于一些企業來說,也可以通過對閑置資源的第二次轉讓或者出租的辦法,在行業內進行再次重組和分配,也給其他在夾縫中求生存的航空公司以更多的機會,將更有利于發揮市場的決定作用。
不過,市場化配置也有著一定的風險性。在追逐商業利益的情況下,如果背后的行政配置沒有完全“放手”,而又通過了市場化的調節手段,那么可能會形成負擔的轉嫁。如果通過拍賣而獲得優質的航班時刻資源,航企肯定會為獲得這份資源而不遺余力,如果按照價高者具有優先權的原則,那么航班時刻表應可能會帶來大量的成本增長,進而帶來的則必然是票價的大幅上漲;相反,如果采取的是類似藥品招投標過程中的“價低者優先”原則,那么航班時刻拍賣才不會成為漲價的“推手”。
一直以來,民航企業的運營和民航行政管理對于公眾來說屬于相對封閉的領域,因此大部分公眾甚至想不到航班時刻分配當中還有這么大的“學問”,也正是因為民航系統的封閉性和專業性,才讓背后所暗藏的尋租現象十分隱蔽,難以察覺。
如今,搭乘飛機出行已經逐漸成為人們普遍的交通出行方式,這就讓民航系統的廉潔高效具有了更廣泛的影響力。對于普通乘客來說,對民航系統的運行及其任何改革舉措的期待就是“價格更低、服務更優”,而這也應該成為航班時刻資源市場化改革的最終目的。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外媒:中國對國產飛機免稅惹怒美國
- 下一篇:俄羅斯被擊落戰機黑匣子已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