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機場T2航站樓啟用 一“站”雄踞中原奮飛譜寫新篇

圖:12月19日零時起,鄭州新鄭國際機場T2航站樓開門迎客。(史長來/攝)
飛翔,需要激情與夢想,更需要堅強的翅膀。
今天,2015年12月19日,鄭州新鄭國際機場T2航站樓啟用,為河南的奮飛插上鋼鐵翅膀。
從瓶頸之困到毅然破局,從一紙藍圖到現實巨變,承載著打造中原對外開放發展戰略新支點的鄭州機場新航站樓的建成,掀開了河南民航業發展的新篇章,加快了我省開放發展和融入世界的步伐。
“連天接地”從藍圖走向現實
“河南不靠海、不沿邊,連接世界靠藍天。”國家民航局局長李家祥曾用這句話形象地描繪出河南發展航空業的必要性。河南的優勢自不必說,連貫東西,縱橫南北,是全國鐵路心臟、公路樞紐。近年來,航空運輸業務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現有的T1航站樓已不能滿足需求,客貨運的發展均超過了設計保障,成為全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最大的短板。
補齊短板,就有可能成為發展的制高點。
2012年12月,國家發改委批復了鄭州機場二期工程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2013年3月,國務院批準了《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年5月,二期項目征遷開始;2014年1月,二期工程土建工程開工建設;2015年11月30日,二期工程飛行區工程和T2航站樓均通過民航局方面的行業驗收,鄭州機場正式邁入雙跑道雙航站樓時代。
對于這項我省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單體投資最大的“一號工程”,省委、省政府對鄭州機場二期工程建設高度重視。兩年來,省委書記郭庚茂帶領省委四大班子成員,四次親赴工程施工現場進行專題調研,多次強調“要把機場二期工程建設成為河南乃至中部地區的又一個標志性建筑,使其成為中原的的確確的第一窗口和第一形象”。
如今,這個總體工程規劃占地8587畝,年旅客吞吐量提升到30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提升到30萬噸的“巨無霸”,就這樣巍然屹立在鄭州航空港內。“這不僅僅是一個項目建設的完工,更是承載河南經濟‘飛出去’的夢想,意味著我們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有了硬件上的承載。”鄭州機場二期工程指揮部負責人的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神情。
打造國際空中樞紐“再出發”
打造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形成現代物流中心,是河南今后發展的關鍵和命脈。打造現代綜合交通樞紐首先要建設航空樞紐。
1997年,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建成通航,成為國內干線運輸機場和國家一類航空口岸;2008年,機場被國家民航局確定為全國八大區域性樞紐;2012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貨運為先,以貨帶客;國際為先,以外帶內;以干為先,公鐵集疏”的民航發展戰略;2013年,《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明確將鄭州機場定位為“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國內大型航空樞紐”。
眼下,伴隨著T2航站樓這一樞紐“新龍頭”即將“遨游藍天”,一個融“鐵、公、機”為一體的立體交通大樞紐即將在這片開放高地揚帆起航。
據統計,目前在鄭州機場運營的客運航空公司達32家、貨運航空公司達17家,通航城市90余個,開通客貨運航線185條,其中包括國內全貨運航線4條,國際地區全貨運航線28條。值得一提的是,全貨機周航班量達到85班,可通達上海、廈門、阿姆斯特丹、盧森堡等30多個國內外城市,初步形成了鄭州至全球主要口岸城市的航線網絡。
鄭州機場二期工程的開工建設,標志著我省“建設大樞紐、培育大產業、塑造大都市”的戰略構想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二期工程投用后,鄭州機場硬件保障能力將得到全面提升,樞紐功能將更加完備。新建的綜合換乘中心將多種交通方式全面引入,通過圍繞機場的高速路網、高鐵、干線鐵路等,最終實現客運零換乘與貨運的無縫對接。”河南機場集團總經理楊獻波說。
樞紐時代的開啟讓河南加快融入世界的夢想觸手可及。
中原啟動“航空經濟”新引擎
鄭州機場二期工程的投用,將充分發揮鄭州機場的獨特區位、資源優勢,有力提升機場在國家航空運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構建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國內大型航空樞紐“兩大樞紐”。
按照國際權威機構測算,民航投入和產出比率是1∶8。
國際機場協會(ACI)研究認為,機場每百萬旅客吞吐量,可以產生經濟效益總和1.3億美元,相關就業崗位2500個。據國內研究分析,我國機場每百萬旅客吞吐量,可以產生經濟效益總和18.1億元,相關就業崗位5300多個。
航空經濟正在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富士康布局鄭州,首先就是看中了鄭州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同樣,富士康也推動了鄭州航空業的發展,蘋果產品對空運的需求催生了多條國際貨運航線的開通。省社科院副院長劉道興表示:“發展民航業不僅僅是多運幾個人、多拉幾噸貨,加航班、開航線,背后連接著產業鏈。機場對城市布局、產業規劃、綜合交通、商貿物流有超前引領作用。”
在航空經濟的強力推動下,鄭州正在從“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蝶變為“一座會飛的城市”,引領著中原大地站上世界經濟的舞臺!
相關鏈接
鄭州機場的“前世今生”
1950
鄭州老機場開建。初建占地800多畝,只有一條300多米長、南北方向的土質跑道。

圖:60年代的鄭州燕莊機場航道。
1989
鄭州老機場獲得國務院正式批準對外開放,成為國內航空干線的重要樞紐之一。

圖:80年代末的鄭州燕莊機場。
1997
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建成通航,成為我國重要的干線機場及空中交通樞紐。

圖:2006年11月完工的航站樓。
2014
1月,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二期工程土建工程正式開工,工程按滿足年旅客吞吐量3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30萬噸的目標設計。
2015
12月19日,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啟用T2航站樓,山東航空和港龍航空成為首批入駐航空公司。

圖:12月19日零時起,鄭州新鄭國際機場T2航站樓開門迎客。
(本欄圖片均為本報資料圖片)
記者手記
24個月的“拔地而起”
假如不是親身經歷,很難想象在24個月里,一座建筑面積達48.5萬平方米的航站樓,就這樣從一片黃土地上拔地而起。
“一天一個樣,一月大變樣。”T2航站樓漂亮的“成績單”背后,是無數默默無聞付出的英雄。從2014年1月至今,記者每個月都會跟隨他們,走在工程建設的第一線,一步步見證著機場二期的“蛻變”……
一個領導小組
為保證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從2014年4月開始,以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李克為組長的航空港領導小組實施了“周協調、月督查”機制。無論刮風下雨,烈日霧霾,都沒能阻擋領導小組成員每月初到現場督查工程進度。
領導小組的成員們也都“大有來頭”:包括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省發改委主任,省長助理,機場二期指揮長,省交通廳廳長,機場集團總經理等多個相關部門的“一把手”……每次現場督查結束后,領導小組都要召開座談會,對各個部門在工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協調解決。
一支專家團隊
每次的督查隊伍中,總有三位老人時刻跟隨在李克身邊。每到一處詢問工程進度時,他們也都會適時向領導小組成員解釋專業概念。他們是建筑行業中的“翹楚”,是省政府專門從北京聘請的“智囊團”。
曾經擔任首都機場“T3航站樓指揮部”副指揮長的尤孩明是“智囊團”中的一位,他多次表示,鄭州機場二期工程將多種交通工具在此匯集,是現今國內難度最大的工程之一。
在工程收尾階段,省委、省政府還專門邀請了北京首都機場、廣州白云機場和上海虹橋機場的6位高級工程師、專家,與先期受聘于鄭州機場二期工程的3位專家,共同組建了專家顧問團隊,耗時三天對工程施工現場進行全面查看,系統梳理影響年底前建成投用的突出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
一幫一線工人
這樣一個龐大的工程能夠在不到兩年時間完工,那些奮戰在一線的工人絕對是“頭號功臣”。據統計,最多時有184家施工單位的8000余名工人在現場同時施工。
元旦、春節、勞動節、國慶節……自2014年年初工程開工以來,在中建三局集團鄭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學輝的記憶里,所有的節日都是“不放假”。馬學輝說,他忘不了除夕夜,忙碌了一天的工人們和家人團聚時臉上的笑容。
700多個日日夜夜,這片原本荒蕪蕭瑟的土地,因他們的存在到處都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一座中原航空樞紐的“龍頭”,在他們手下從圖紙上躍然而出。
讓我們向那些不畏艱辛,勤勞苦干的廣大建筑工人們致敬!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