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的京津冀交通先行行在哪?
12月28日,歷時五年建設的津保鐵路正式開通運營,這使得天津至保定的列車運行時間由原來的2小時36分縮至約1小時。
以往從天津去往河北省最南端的邯鄲市,或先至北京后再沿京廣鐵路南下,或南下山東德州后繞道石家莊再南下。同樣的距離要耗費成倍的時間才能到達,費時費力之外,也極大地增加了北京等地的交通承載壓力。津保鐵路的開通運營,將極大緩解北京鐵路樞紐壓力,也對京津冀軌道交通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如今,便捷的交通網絡將京津冀各大城市相連,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經脈”正在逐步打通。在京津冀一體化的布局中,交通一體化率先發力,鐵路、公路、航空、港口構筑的立體化格局已見雛形。
12月20日,京津冀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卡(簡稱“互通卡”)服務于京津冀三地公交系統,可在北京市139條公交線上使用,并可享受現行公共交通刷卡優惠政策。
除此之外,在京津冀“1小時軌道交通圈”的規劃中,明確提出北京地鐵確定直通河北燕郊、固安、涿州。其中,6號線通至河北燕郊,大興線通至河北固安,房山線通至河北涿州。同時,第一條區域快線平谷線也在規劃中,全長72公里,其中約22公里穿過河北。
在高速路方面,燕郊將會新增一條開往北京的快速通道,京秦高速北京東六環-潮白河(京冀界)段全長6.6公里,將于2017年建成。
在航空方面,2014年,北京新機場建設已正式開工,到2020年將形成4500萬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能力。今年6月23日,“北京—霸州城際鐵路”的首輪環評啟動,根據設計,該條城際鐵路建成后,從北京西站至北京新機場站全程只需18分鐘。在首都新機場建成投運前,首都機場重在“提質”,其他機場將重在“增量”,而京津冀及華北地區主要的機場有望實現“民用機場一體化管理”,目前首都機場已經完成對河北機場的托管。
河北省交通廳運輸廳廳長高金浩表示 ,2020年,河北省將全部打通與京津對接的高速公路“斷頭路”;快速鐵路達到2000公里,實現翻一番;地鐵實現“零”的突破,建成石家莊地鐵1、2、3號線一期工程;推動北京軌道交通向廊坊三河、固安、涿州等周邊地區延伸。
京津冀一體化需要交通先行,而先行的第一步——以北京為中心,形成50-70公里半徑范圍內的1小時交通圈,已經邁開。
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所長陸化普認為,京津冀地區交通通道需求強度大、服務范圍廣,必須以集約化的運輸方式,作為核心支撐和骨架,才能滿足大運輸能力、高運輸效率的需求。
不難想象,未來京津冀之間將構成高速路網絡和以國家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郊鐵路、城市地鐵為主體的四層軌道交通網絡全覆蓋的交通網絡。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