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國內(外)航企開通國際(中國)航線數據報告
2015年,筆者統計中國新開定期航線及固定包機航線257條,按時間分類上半年開通94條,下半年開通163條。按航空航空公司性質分類,全服務航空開通172條,低成本航空開通75條。按國籍分類,我國15家航空公司開通202條國際,35家外航空公司開通55條中國航線。按城市分類,53個國內城市,83個國外城市。按航程分類,區域國際航線205條,中遠距離航線52條。



由于航權、時刻等因素限制,部分新開航線需要經過民航局公示。2015年,民航局公示12家航空公司申請國際航線82條,按時間分類申請2015年開通48條,2016年開通34條。在公示涉及2015年計劃開通航線中,實際開通20條(包括提前開通航線1條),2015年未開通航線29條。2015年航空公司申請的82條國際航線涉及29個國內城市和21個國家的42個國外城市。



新開航線是航空公司成長發展的關鍵,展望2016年航空公司的新開國際航線將會出現以下趨勢:
1、航線資源分配透明化。隨著民航業開放程度更高,新航線與時刻未來無論引入市場化機制分配抑或通過不同的考核方式行政分配,航空公司新開航線在申請與審批環節均更加透明。
2、行業競爭市場化。在部分亞洲區域國際航線,將不止一家我國的航空公司參與運營,旅客會用手中的客票決定航空公司間的競爭,尤其在東南亞航線,我國航空公司還將面臨多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包機公司的競爭。在遠程洲際航線,一個國家的多條航線多由我國不同航空公司與外方航空公司運營,市場一旦波動客流量減少,勢必有部分缺乏競爭力的航空公司首當其沖。
3、對于市場的宏觀研判與預測將更加關鍵,直接影響到航空公司的盈利水平。如果說申請新航線是對未來市場發展的中長期預期,那么不同運力的靈活調整則是基于對市場需求變化的研判,這些都需要專業的系統與分析工具,同時也需要借助于專業的分析人員。
4、圍繞新開航線的部分傳統工作崗位走向沒落,缺乏競爭力的從業者將被行業淘汰。例如隨著互聯網的滲透及移動端的銷售機票,以往靠單純銷售機票的航空公司門市將走向沒落。簡單重復性的工作崗位將被智能化的專業工具替代。單純依靠獨有市場資源營銷的工作崗位將被透明的市場競爭機制所取代。
2015年新開國際(中國)航線統計表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民航數據控” 作者:羅之瑜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