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建議:通航應納入國家戰略統籌部署
“今年是我第三次上交關于通航產業的提案了,對,連續第三年!”在兩會的討論小組上,提前到場的全國政協委員、宗申產業集團董事長左宗申和記者談起了自己的通航提案。近年來,宗申集團在通航事業上的投入比重不斷加大,左宗申告訴記者,今年集團將投入20億元在通航布局上。
像左宗申一樣看好通航事業的絕非少數,近年來方興未艾的通用航空產業一直被視為“朝陽產業”,但由于諸多因素制約,中國的通航還沒有真正地“飛”起來。去年,宗申集團收購全球最大水上飛機運營商加拿大港灣航空公司,本想大展拳腳發展水上飛行,但在執行中遇到了不小的麻煩。
左宗申遇到的難題正是當下我國通航事業發展的縮影。通用航空與運輸航空共同是民航事業發展的兩翼,雖然我國運輸航空總周轉量自2005年起就已居世界第二,但通航發展卻嚴重滯后。截至2015年底,我國通航飛機數量只有美國的0.7%,巴西的9.6%,南非的16.2%。“目前,我國通用機場和臨時起降點的數量有近400個,但獲得民航局機場運營許可的通用航空頒證機場也就40來個。相比之下,美國有近2萬個通航機場。論航空機架次,我國大概為1434架,美國則是20多萬架,這個差距太大了。”左宗申說。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通用航空的發展思路成為代表委員們的關注點之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航大學副校長吳仁彪根據其與中國民航報社記者的前期調研認為,目前制約我國通航發展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空、場、人、保、配”五個方面:空域管理體制改革嚴重滯后;通航機場建設嚴重滯后;通航核心人才培養不足;飛行服務綜合保障體系不健全;配套的法規標準和政策體系缺失。
與吳仁彪的看法類似,左宗申也認為,空域管理、通航機場網絡、法規政策的缺失是困擾通航發展的幾個核心要素。“我們之前想在華東基地構建一個通航網絡,但在審批過程中遇到了很多新問題,很多時候地方政府也拿不準應該怎么批文”。
代表委員對通航問題的關注也在側面反映出通航產業的重要性。在全國人大代表、萬豐奧特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陳愛蓮看來,通航產業是一個規模巨大的產業,經濟拉動能力很強,投入產出比例高達1:10。“發展通航產業有利于我國消化、利用傳統制造業的過剩產能,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陳愛蓮提到,去年浙江省就率先提出建設“大航空、大交通、大平臺”戰略,打造全省“空中1小時交通圈”,計劃到2030年全省大部分縣市擁有通用機場。“‘奔小康、先通航’,通用航空產業發展了,百姓出行就會更方便、致富空間就會更廣闊”。
“在美國,通航是僅僅次于民航、高鐵、高速公路的第四代交通。美國通航小飛機24萬架,其通用航空產業對經濟貢獻1500億美元,占其GDP約1%,并帶動就業人數126.5萬。”左宗申說道,“通航機場網絡既可以孵化一個巨大的通航產業,又可以催生一批特色通航小鎮;在高鐵交通動脈的時代,通航對于西部人口稀少的偏遠地區是一個覆蓋面廣的高效率交通手段,是名副其實的產業升級與新型城鎮化的‘雙引擎’。”
歐美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表明,“低空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吳仁彪指出,隨著我國人均GDP即將邁上8000美元門檻,通航快速發展的基本經濟條件已經具備。
而在本次兩會上,左宗申、陳愛蓮也聽到了一個令他們欣喜的消息--民航局局長馮正霖表示,民航局將做好頂層設計,配合推進低空空域改革,制定出臺通用航空“十三五”規劃。
這是繼國家在“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將通用航空發展首次列入國家五年發展計劃規劃綱要,并將其升格到與民航并列的地位后的又一大好消息。
對于通航未來的發展,吳仁彪建議,將通用航空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納入國家戰略統籌部署。同時,加強組織領導,在國家層面成立通用航空議事協調機構;加快《航空法》立法進程及空域管理體制改革推進速度,加大加快低空空域開放的力度與速度;增強簡政放權的協同性,簡化審批程序;加快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爭取“十三五”期間實現全國2800個縣通用航空“縣縣通”;著力提升通航自主研發與制造能力,盡快出臺支持通航制造業發展的產業政策和配套政策。
另外,在本次全國政協會議上,吳仁彪作了題為“放開一片天空,打開一個產業”的書面大會發言。其提出的針對加快通用航空發展的建議已通過全國政協以專報的形式報中央領導,并獲得國務院領導重要批示。未來,我國通航會迎來大發展,“兩翼齊飛”指日可待!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