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機場群打造四大樞紐 環北京機場群顯露雛形
3月31日上午9點5分,從石家莊飛來的NS3279航班緩緩降落到秦皇島北戴河,歷經近4年的工程建設,北戴河機場終于通航投用。隨著北戴河機場通航,環繞北京的機場群已經初現格局。未來,京津冀地區將打造四大機場樞紐,并建設多個支線機場,真正形成三地民航一張“大網”。
北戴河機場正式通航
此前,秦皇島并非沒有機場。軍民合用的山海關機場在1985年4月就已經開航運營民航業務。歷經30年的發展,山海關機場先后開通飛往34個國內國際城市的航線。不過,由于機場屬于軍民合用,民航業務難有進一步拓展的空間,這座老機場已經無法滿足現有需求。因此在10年前,專門的民用機場——北戴河機場就已經開始研究規劃。
負責運營北戴河機場的河北機場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北戴河機場將替代山海關機場的民航業務,通航后將開通飛往石家莊、上海、廣州等國內航線,周航班量達到近70班,暑期還將開通至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國際航線,預計2020年北戴河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將達到5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200噸。
北戴河機場投運,也意味著北京周邊再增加一處民用機場。“河北正在打造環北京機場群,目前已經顯露出雛形。”河北省交通廳副廳長、掛職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的王普清向記者透露,最近幾年,北京周邊的張家口等地機場陸續建成投運,今年除了北戴河機場通航外,承德機場也正在進行設備調試,邢臺機場力爭開工。目前,河北在北京周邊已建成投運石家莊、張家口、唐山、邯鄲、秦皇島機場,環北京機場群格局已經具備雛形。
京津冀機場群打造四大樞紐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交通一體化先行,而民航領域的協同版圖也正在打造。據了解,到2020年,三地要形成定位明確、功能最佳的“四樞紐、多支線”京津冀機場群。
對于未來京津冀機場群里的四大樞紐,王普清向記者列舉,除了現在運行的首都機場、天津濱海機場、石家莊正定機場外,正在建設中的北京新機場也將在投運后發揮大樞紐的作用。
北京與天津已經有機場運營,新機場也計劃在2019年建成,京津冀民航若想形成一張大網,河北地區的機場就得快步趕上。來自河北機場集團的計劃顯示,“十三五”期間,河北省的民用機場將達到9個,除了現在投運的5個外,承德機場即將在今年竣工,邢臺機場立項已批復,衡水、滄州兩地的機場也已提上日程、計劃建設。
京津冀區域內,僅河北一地未來將形成分工合理、功能完備、輻射力強、干支結合的機場布局,初步搭建起以石家莊機場為中心、連接省內北部支線機場的扇形中樞輻射式航線網絡。
不過,如此多的支線機場是否能帶來經濟效益也被不少人擔憂。對于這個問題,王普清專門用“點上種金,面上收銀”來形容這些民航機場的作用:“這些機場是面向大眾的公益性基礎設施,不能單從一個機場本身核算效益,還要看機場為當地經濟帶來的信息流、資金流等益處。”
三地機場錯位發展差異運行
如果計劃成行,“十三五”期間京津冀可以供民航使用的機場數量就將達到12個。擺在三地面前的,便是這些機場如何各司其職、各有所長。
規劃與定位正是專家所擔心的。珠三角地區的四個機場距離較近,規劃不夠完善也被業內詬病,甚至珠海機場一直很冷清,長期未開通國際航班。中國航空集團總裁王振剛就曾建議,首都機場、石家莊機場、天津機場距離均勻,如果定位準確,可以很好地利用起來。
2014年底,《民航局關于推進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的意見》發布。這份文件對三地機場給出來明確定位:首都機場將會完善服務首都核心功能的保障能力,提升國際競爭力;新機場則會打造為大型國際航空樞紐、京津冀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天津濱海機場大力發展航空物流;石家莊機場發展航空快件集散及低成本航空;同時,也將加快承德、邢臺等支線機場建設以及適時改擴建張家口、唐山等支線機場,完善支線機場和通用機場網絡。
“三地機場的定位一定要不同,不能同質化發展。”王普清說,國際航線重點靠北京,石家莊等地的機場則是要承接全國中小機場飛往首都機場的航線或小飛機。目前首都機場被這類航線擠占了許多時刻,已不堪重負。因此這部分要分流到石家莊等地,再通過鐵路、公路等便捷的交通方式到達北京。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