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屆北京國際航空展9月25日開幕
9月25日上午10時,第15屆北京國際航空展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
中航工業精彩亮相第15屆北京航展
中航工業將以“北京航展30年中航工業登上世界舞臺30年”為主題,充分利用主場優勢,突出展示中航工業在航空主業各領域發展的最新成果和中國航空工業“走出去”融入世界航空產業鏈的最新成果,展示與北京航展攜手30年共同發展的光輝歷程。
作為北京航展的主辦單位之一,中航工業一直努力把北京航展打造成繼珠海航展之后的又一個主場。此次中航工業參展面積近600平方米,以先進戰斗機概念機、殲-10系列飛機、“梟龍”系列飛機、L-15高教機、“新舟”系列民用飛機、AC系列民用直升機、“海鷗”-300水陸兩用飛機、“蛟龍”-600大型水陸兩用飛機、“翼龍”無人機等飛機模型、渦扇和渦軸發動機、“閃電”-10A導彈、“雷石”-6系列制導炸彈,以及先進的機電系統、航電系統集成等為重點,充分展示軍機、民機、直升機、通用飛機、發動機、機載設備、機載武器等主要航空產品。參展內容涵蓋十大類近50項展品,其中15項首次亮相北京航展。
中航工業還將通過信息豐富的互動展臺和影片、工業雕塑等,展現中航工業近30年取得的成就和50萬航空人航空報國的情懷。此次航展中航工業推出《30年長河》影片,影片以中航工業的形象化載體——戰鷹翱翔為開篇,印有年份代碼的歷代具有代表性的機型逐一出場,展現中航工業近30年在產品領域上取得的成就。
在航展現場,中航工業還將展出由數十萬件芯片、電路板等象征時代的元器件與航空制造一線生產工具精心打造成的戰機雕塑,體現了中航工業多版塊協同合作、攻堅克難,共同完成產品下線和建設航空強國的成果,形成了從型號文化、專業文化過渡到航空文化的綜合載體和獨特藝術品,戰機雕塑蘊含了鉆——“鉆心報國”、研——“創新引領”、拼——“團結奮進”、搏——“勇攀高峰”四大理念,體現了中航工業50萬航空人的行業自豪感和航空報國情懷。
此外,觀眾可在飛機模型展區通過智能手機掃描二維碼,便可即時獲得機型的相關圖文資料,更好地了解中航工業參展產品。
在本屆航展上,中航工業將開展商務合作會談簽約活動,積極利用航展交流平臺,開展與合作伙伴的高層交往和對話,加快推進戰略合作及重點項目的進展,積極踐行中航工業“融入世界航空產業鏈”發展戰略。
中國商飛C919大飛機內部設施在北京航展展出
第15屆北京國際航空展25日-28日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24日,各參展商正在進行緊張布展。在中國商飛公司展臺,展出了國產大飛機C919模型,該模型其中一側采用透明材料制作,參觀者能夠清晰看到飛機座椅等內部設施。
龐巴迪赴北京航展 在華服役飛機超40架
龐巴迪宇航參加本屆北京國際航空展覽會,會見現有及潛在客戶,借此機會進一步加深與不斷發展中的中國航空業界的合作關系,并展示其一系列創新產品及服務。
龐巴迪將中國確定為關鍵增長市場之一,并將其列為地域多樣化發展策略中的重要環節。早在20世紀70年代,龐巴迪就已深入地參與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業務包括一系列公務和商用飛機機隊的建立,并愈來愈關注開發及制造方面的商機。最近,就在2013年6月,龐巴迪與中國商飛簽署了一份合作協議,協議內容涵蓋四個項目,作為雙方在C919客機和C系列飛機共同性方面互相借鑒,長期合作的一部分。
龐巴迪預測,在未來的20年里,隨著噴氣式公務機所有權及運營權的壁壘逐步消除,加之民用航空空域的加速開放和機場基建方面的巨大進步,大中華區噴氣式公務機市場需求將達2420架。憑借其全面的產品組合以及在客戶滿意度方面的卓越表現,龐巴迪將繼往開來,在噴氣式公務機制造業內保持其領軍者的地位。目前,約有100架龐巴迪“利爾噴氣”(Learjet)、“挑戰者”(Challenger)、“環球”(Global)噴氣式公務機在大中華區運營,約占市場份額的34%。
在其最新發布的2013-2032市場預測中,龐巴迪商用飛機公司預測大中華區的運營商將接受2330架20-149座級的商用飛機的交付,并成為繼美國之后的第二大重要市場。目前,超過40架龐巴迪商用飛機在大中華區服役于中國東方航空、華夏航空、中國聯航、山東航空、上海航空及立榮航空。龐巴迪Q400NextGen渦輪螺旋槳飛機、CRJNextGen支線噴氣式客機以及全新的C系列飛機(該新一代窄體商用飛機的首架飛機剛剛完成其處女航)對中國國內產品而言,無疑是理想的補充,這幾款飛機均具備運營成本低、運營靈活性高、性能可靠的特點,能夠滿足中國運營商拓展飛機機隊的需求。
空客攜新品亮相北京航展
空中客車公司攜最新產品亮相于9月25日至28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的第十五屆北京國際航空展覽會?罩锌蛙嚬九c其母公司歐洲宇航防務集團共用同一展臺,位于2號展館E2-2展臺。
空中客車公司在其展臺突出位置展出1:20帶客艙剖面的A380飛機和A350XWB寬體飛機模型各一架,還有一架1:20的A320neo飛機模型。通過帶客艙剖面的A380飛機和A350XWB寬體飛機模型,觀眾不但可以欣賞這兩款飛機的外在風采,同時還能夠領略A380飛機和A350XWB寬體飛機的客艙內部結構。
A350XWB寬體飛機是空客推出的最新遠程寬體飛機,今年6月在法國圖盧茲成功首飛,目前正在飛行測試階段,計劃于明年下半年交付啟動客戶卡塔爾航空公司?湛虯350XWB寬體飛機系列應用了最新的空氣動力學成果、最先進的設計和技術、包括復合材料在內的新型材料,與現有同級別寬體飛機相比,燃油效率提高了25%。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企業參與了A350XWB寬體飛機的設計和制造。2007年11月,空中客車公司與國家發改委簽署合作協議,正式確認空客最新研發機型A350XWB寬體飛機的機體結構百分之五工作份額在中國完成。由空中客車公司和中航工業哈飛等中方合作伙伴共同建設的合資企業——哈爾濱哈飛空客復合材料制造中心承擔了A350XWB在華百分之五工作份額中的大部分工作,其中包括升降舵、方向舵、機身19段勤務艙門和機腹整流罩組件等。2013年9月16日,制造中心成功交付首件空客A350XWB升降舵。另一家中國航空工業企業,成飛民機公司承擔了A350XWB擾流板和下垂板的工作包?湛驮谥袊牧硪患液腺Y企業——空客(北京)工程技術中心參與了A350XWB寬體飛機的設計工作。
2013年9月也是空客在中國的另一家合資企業——空客A320系列飛機天津總裝線投入運營五周年。2008年9月28日,空客天津總裝線正式投產。截至目前,空客天津總裝線已經完成總裝并交付140多架A320系列飛機。除了在飛機制造領域的合作項目之外,空客公司還在科研、培訓、環保和空管等方面與中國建立了全方位的合作。
1985年,中國引進首架空客飛機。1994年,空中客車中國公司成立。空客現役飛機機隊規模正在不斷擴大。截至2013年8月底,中國各航空公司運營的空客飛機總數已經達到960架,其中800多架為單通道的A320系列飛機。同時,還有120多架A330系列飛機。A330成為中國目前在役數量最多的寬體飛機。其他在中國運營的空客飛機還包括A380飛機、A340飛機、A300飛機和空客公務機等。
空中客車公司于9月25日中午在國家會議中心2層貴賓室E2-1和E2-2舉行記者招待會,進行新聞信息發布?罩锌蛙嚬靖邔映鱿l布會并回答媒體問題。
空中客車A380系列飛機中最先面世的是一款在三級客艙布局下,上下兩層客艙可搭載525名乘客,航程達到8,500海里/15,700公里的客機機型。隨著全球第一架A380飛機于2007年10月在新加坡航空公司投入商業運營,截至目前,已經有110架A380飛機分別由十家航空公司運營,它們是:新加坡航空公司、阿聯酋航空公司、澳洲航空公司、法國航空公司、漢莎航空公司、大韓航空公司、中國南方航空公司、馬來西亞航空公司、泰國航空公司和英國航空公司。已投入運營的A380飛機每天執飛將近150個商業航班。每個月,乘坐A380出行的乘客達到150萬人次。實踐表明,A380已經兌現了所有的承諾,甚至超出了人們的預期。
空客A350XWB寬體飛機是全新中型寬體客機系列,旨在提高中遠程航空運營的效率、應對油價波動所帶來的挑戰、滿足不斷提高的乘客期望并解決日益引起關注的環境問題?湛虯350XWB寬體飛機系列由三款擁有真正的遠程運輸能力的客機機型組成,航程可達8,500海里/15,580公里。采用典型三級客艙布局,A350-800可搭載270名乘客,A350-900和A350-1000則可分別搭載314名和350名乘客。同一系列涵蓋三個不同機身尺寸,這使得航空公司可以根據其航線運力需求配置最合適的空客A350XWB寬體飛機機隊,從而確保最大限度地開發其收益潛力。駕駛A350XWB系列的三款機型的飛行員所需資格認證亦完全相同,從而使得航空公司盈利最大化。
A320neo是空中客車公司為A320系列飛機推出的各種產品升級中的最新進展(NEO是英文NewEngineOption的縮寫,即新發動機選項)?罩锌蛙嚬久磕晖度氪蠹s3億歐元用于A320系列飛機的改進,以保持其最先進的、最具燃油效率的單通道系列飛機的市場地位。2010年12月,空中客車公司宣布為其最暢銷的機型——空客A320系列推出新型發動機選裝方案,裝配新款發動機的A319、A320和A321飛機被稱為A320neo。A320neo的主要特點是選裝新型發動機(有兩款新型發動機供客戶選擇——CFM國際公司生產的LEAP-1A發動機和普惠公司生產的靜潔動力(PurePower)PW1100G發動機)以及裝配鯊鰭小翼。空客A320neo能夠降低油耗15%,相當于每架A320neo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600噸。
此外,空中客車公司自2012年年底起就將鯊鰭小翼作為現款A320系列飛機的一種預裝選項供客戶選擇,預計鯊鰭小翼在長航線上將至少降低燃油消耗4%,使每架飛機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000噸。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云南民航交流分團赴臺參訪 航空合作腳步緊
- 下一篇:北京航展首次增加動態展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