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放開管制 激活民航業市場活力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航空運輸需求日益旺盛,民航發展越來越引人矚目,中國民航已經躍升為全球第二大航空運輸系統,民航旅客周轉量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比重已達22.8%。
如何加快民航業市場化改革的步伐,快速提升我國民航業的國際競爭力,民航局今天首開民航改革清單,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民航改革工作的意見》,提出了40項具體改革任務。
具體來看,《意見》提出,要推動公共運輸航空與通用航空“兩翼齊飛”,完善機場、航線和運行信息監控三張網絡、補齊中國民航在空域資源、民航服務品質、適航審定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四個方面的短板。
針對這些短板,《意見》提出了改革的幾個重點內容:包括擴大民航國內航線客運經營者自主定價范圍;加快發展航空旅游、私人飛行等服務;在改善通用航空運行環境方面,提出加強與軍方溝通,簡化飛行計劃申請審批;關于航班延誤方面,意見提出,要完善大面積航班延誤處置機制;《意見》還提出要全面提高民航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以及針對國內一線機場資源緊張的現狀,提出以北上廣為核心整合資源,建立三大世界級機場群等。《意見》就“十三五”期間民航業的改革給出了具體的思路和目標。
對此,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航空運輸服務研究所所長鄒建軍進行了分析與解讀。
鄒建軍:長期以來,我們對民航領域的管制是比較嚴格的,這一次的意見基本上緊扣“簡政放權、改革開放”這8個字。因為更好的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提高銀行服務的安全和效率需要我們內部做出更好的協調。
首先,具體來說,從2002年到2004年,我們完成了民航票價的改革,但是在之后這十幾年中,我們在這一領域沒有出臺過任何政策,但事實上無論從CPI的角度,還是從競爭的角度看來,這一塊的價格在市場上缺乏靈活性,從而引發了很多弊端。第二,從消費者的角度看來,我們也希望淡季和旺季有比較大的區別,從而能更好的引導消費者錯位出行,但是在現有的高度管制的背景下,價格的季節差并不明顯。
意見提出加快發展觀光旅游,私人飛行。首先,消費升級是十三五工作的重點之一,我們需要一種新的旅游方式,而這種新的旅游方式事實上就是所謂的“旅游+”,總之,這是一種結合的、跨界的新的旅游產品,而這種產品正是喜歡冒險,并具有很強支付能力的群體所希望的。
關于航延的處置機制,從去年的8、9月份開始,整個行業管理部門就加大了對這一方面的監管,同時也加大了處罰力度。現在航班的正點率確實比過去高了很多,但是這不僅需要我們主觀上的努力,也需要我們解決更多客觀上的問題。企業在加大努力,但是結果離老百姓的需求或期望值還是有一定的距離,但我相信,隨著我們客觀條件的不斷改善,我們還是有希望讓消費滿意的。
我們在十三五規劃前曾經提出過城鎮化建設,我們為什么要建世界級機場群?到十三五末期,我國可能會有十幾個世界級的城市群,在這種情況下,交通樞紐一定會集聚起來。在整個集聚的過程中,機場可能就擔任著主要的功能。在一個機場群中,誰主誰次、如何分工和有效協調、怎樣實現資源效率的最大化肯定不是我們自己閉門造車就能解決的問題,因為它也與全球整個航空運輸網的競爭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提出建立三大世界級機場群,并且提高機場群的協同能力,提高它們的運行保障能力,無論在國家戰略發展的角度,還是在行業發展的角度或是地區經濟發展的角度,這一任務都是必然的。
《意見》提到如何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又如何促進航空公司實現更多的商業模式的創新,這是什么意思?就是我們怎么通過提供更好的差異化產品或者服務去滿足市場上更多的差異化需求,這在意見中雖然被提及,但是還不夠深入,我們未來在這一方面還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與我們整個行業的管制政策和資源配置有關,所以意見只是個開始,因為在十三五的五大發展理念中,我們這個行業恐怕需要主動解決的就是創新、協調和共享的問題,所以這是重中之重,也是我們未來要關注的一個焦點。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