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警醒航班延誤:或致GDP每年損失千億
航班延誤的代價是什么?一年白白浪費千億人民幣。
千億數值的估算來自民生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低延誤情景下(3小時/人次),2013年航空延誤損失約為439億元,高延誤情境下(6小時/人次)約為878億元,若加上間接成本,保守估計,經濟損失在千億元人民幣以上。”民生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管清友在報告中如是分析。
或可拿來比照的另一項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通用航空市場正待開啟,這塊“群雄爭食”的通航蛋糕也僅為千億元。
延誤給乘客造成的經濟損失
根據民航局公布的《2012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2012年平均航班正常率為74.83%,而在造成航班延誤的原因當中,38 .5%為航空公司自身原因,25.0%為流量控制原因,21.6%為天氣原因,剩余14.9%為其他原因。
這個數值跟美國Flightstats網站發布的數據有很大出入。以5月份京滬穗三地航班為例,Flightstats統計出來的情況是,準點率最高的上海僅為35.74%,平均下來,國內三大城市機場的航班準點率不過30%左右。
這里涉及到一個問題,如何定義“航班延誤”?民生證券的說法是,飛機離地時間較計劃時間晚15分鐘或以上。根據這一定義,民生證券統計得出,2013年8月3日到9月3日,中國民航共延誤153598班次,取消7059班次。假設這一延誤情形為全年平均水平,“在低延誤情景中,乘客每人次的平均延誤為23 .8分鐘,高延誤情景中為47.6分鐘。”民生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管清友撰寫報告指出,按照人均G D P來衡量乘客的時間成本,加權計算后,每人次乘客的平均生產率為106 .35元/小時。粗略算下來,2013年航空延誤給乘客帶來的損失約為149 .8億元~299.6億元。
上述數據還是保守的。按照上海承樹投資公司的測算,國內民航旅客每天因延誤浪費的時間合計約57萬小時,平均每人次被晚點耽擱了約40分鐘。以此計算,2012年中國民航乘客因航班延誤遭受的直接損失約352億元。
航空公司的無奈
由于航班延誤,乘客怨聲載道。“誰也不想背上罵名,白白浪費金錢和時間。”某航空公司相關人士說,自己也是航班延誤的受害者。
在航空公司看來,常用的統計辦法存在瑕疵。通常,一架飛機在一天之內需要執飛不止一個航線,例如同一架飛機在執飛北京-上海航線后,會再執飛上海-北京航線,甚至飛到第三個城市。如果上一班的飛機出現延誤,造成后一班次無法按時起飛,那么,不管上一班的延誤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后一班的延誤都被統計成為航空公司自身原因。
某國有大航內部人士對南都記者稱,“一架延誤的飛機按每班客座率80%計算,僅計算支付旅客的餐飲、交通、住宿及賠償費和機組的各類費用,就是一筆不菲的投入,如在上海延誤4到8小時,空客333機型的延誤費為3.5萬元;如延誤8小時以上,航空公司需承擔的成本約在11萬元。”
2007年公開數據表明,國航、南航、東航、海航、上航因航班延誤造成的地面延誤損失和空中延誤損失,總計61.32億元,另有機會成本損失為7.08億元,總的航班延誤損失為68.4億元。
而根據《2012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的數據,2012年,“航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889 .8億元,比上年增長9 .1%,利潤總額211億元”。綜合起來推算,“在低延誤情景下,延誤給航空公司造成的運營成本損失約為289 .4億元;高延誤情景下約為578 .9億元。”民生證券如是說。
別急,這筆賬還沒算完。
按照美國的估計,1美元的航班延誤給航空公司帶來的直接損失將引致0 .5美元的間接損失。若中國與美國相似,那么中國航空公司的間接損失將高達144.7億元-289.4億元。
總體來看,民生證券認為,“總結了低延誤情景和高延誤情景下的乘客時間損失和航空公司運營成本。推知在不考慮間接成本時,低延誤情景下2013年航空延誤損失約為439億元;高延誤情境下約為878億元。由于數據的不足,對運營成本采用的方法較為粗略,且無法準確估算間接成本,使得難以得出航空延誤造成的準確損失。即便保守估計,每年損失也在千億元以上。”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