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機場航空貨運量首次突破5000噸大關
國際空港信息網2013年11月27日消息:2013年11月25日,隨著海拉爾——北京KN2290航班的順利起飛,呼倫貝爾機場完成貨郵吞吐量5016噸,同比增長40%,貨郵吞吐量首次突破5000噸大關,呼倫貝爾機場繼2012年邁入百萬空港后,再次實現歷史性的跨越。
截至目前,呼倫貝爾機場與國航、東航、海航、聯航、首都航、天津航、香港航等7家航空公司簽訂了包艙協議,對出港的14個航班進行包艙,包艙航線主要包括:海拉爾—北京、海拉爾—呼和浩特、海拉爾—哈爾濱、海拉爾—上海、海拉爾—天津、海拉爾—海口,與EMS、宅急送、國通、匯通、中通、申通、圓通和韻達等多家快遞公司簽訂貨運合同,正式開通海拉爾—香港貨運業務,草原空港貨運發展步入快車道。
“創新管理,走專業化經營,品質化發展道路是我們制勝的重要法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總經理張軍十分自豪地說。
著眼未來 轉變思維
航空貨物運輸是民航運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各民航運輸企業重要的核心產品。尤其隨著現代物流業的快速發展,航空貨運已成為朝陽產業,對機場的綜合開發、利用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也會為機場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長期以來,由于呼倫貝爾市經濟的發展水平和經濟結構的不平衡,航空貨運需求低,貨物附加值低,貨主認知度低,致使機場在運輸結構上以旅客運輸為主,重客運、輕貨運,貨運服務功能嚴重偏廢,進而導致機場對貨運服務的認識不夠,并逐漸形成一種慣性思維,將貨運服務作為客運服務的一個附屬產品來經營管理,任其自由發展。就呼倫貝爾機場來說2009年貨運量還不到1000噸,貨運與客運混同辦理,安全隱患大,服務品質低,收益不到5萬元,貨郵吞吐量排名始終低于旅客吞吐量排名,相對客運航空貨運市場發展十分緩慢。
2009年,呼倫貝爾機場開通航線26條、通航城市23座,其中開通國際航線2條,旅客吞吐量突破50萬人次,增長率達到67%。航線網絡的不斷完善和旅客吞吐量的快速增長,為機場貨運業務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機遇,也為機場的全面發展打開了一定的想象空間。
“我們要兩條腿走路,在謀求客運發展的同時做足貨運文章,以客帶貨,實現客貨協同發展,提升機場核心競爭力”,機場決策層審時度勢,著眼未來,提出了新的發展思路。
開拓創新 專業經營
有了思路就要落實,不然就是紙上談兵。起初機場公司自行開展貨運業務,開發貨運市場,但由于受人員、資質及經驗限制,未形成專業化管理,航空貨運市場發展緩慢。隨即采取航空公司包艙協議模式,委托航空公司運營貨運市場,雖然貨運吞吐量快速增長,但缺少與航空公司議價的“話語權”,貨運收入低,量、質未能同步提升。經過深入調研和反復討論機場公司決策層創新管理理念,決定引進專業公司,進行專業化、市場化經營,發揮機場職能,為航空貨運搭建良好發展平臺、提供優質服務,實現互利共贏。
2012年,在集團公司領導和集團市場部以及呼倫貝爾市區兩級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呼倫貝爾機場通過招投標的形式成功引進一家具有一類航空貨運代理資質的北京金輪偉業國際航空服務有限公司進駐機場,開始操作經營呼倫貝爾機場貨運業務。
專業經營內涵:專業公司經營呼倫貝爾機場國際、國內航空貨郵進出港銷售、收發及運輸業務以及呼倫貝爾機場行貨郵裝卸及搬運業務;機場將候機樓貨運柜臺以及貨運庫房及相關設備免費提供給專業公司使用,只收取水電暖費用;費用方面采取固定承包費和浮動承包費方式,固定承包費即:專業公司按照合同約定向機場公司提交出港貨物利潤,進港貨物提貨費按50%交納;浮動承包費即:通過簽署《補充協議》,雙方每年度約定當年貨運吞吐量增長指標,超出部分按照進出港實際比例,將機場公司提成額度的50%利潤作為獎勵留給專業公司,低于約定增長率,專業公司根據進、出港貨物費率的平均值計算彌補機場公司預定額度。
推行貨運專業化經營模式,為呼倫貝爾機場貨運業務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嶄新的平臺。
夯實基礎 提升品質
專業公司開始運營后,我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規范各項規章流程,雙方合力開發航空貨運市場,貨運業務安全、服務及收益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提升和發展。
2012年以前,呼倫貝爾機場貨運業務一直是在候機樓內操作,使得本來就已經很狹小的空間擠得更亂,嚴重影響旅客進出港以及貨主提、發貨的速度和質量。機場公司以金輪偉業一類航空貨運代理資質為基礎,爭取政府支持,2012年初投資修建了800㎡功能相對完善的貨運庫房,最終實現了貨運獨立運營。目前,呼倫貝爾機場正在積極籌劃新建冷庫、鮮活易腐庫、危險品庫等特種倉庫。
機場公司加強貨運業務管理,與專業公司一同重新梳理制定貨運操作一系列規章和流程,簽訂《安全績效考核責任狀》、《航班裝卸安全責任狀》,明確責權利,加強安全及業務培訓,杜絕了以往漏裝、漏卸、錯裝、錯卸等不安全現象。2012年全年沒發生一起因責任原因造成裝卸差錯。尤其是在暑運旺季同時裝卸10個航班的情況下,確保了裝卸安全。還主動發現并糾正過站航班裝艙不符事件2次,機場安全保障得到大幅度提升。
萬事開頭難。合作之初,專業公司員工責任意識差,服務質量很低,曾經兩個月招來5次投訴。針對這種現狀,機場公司采取“提升服務品質,先從文化統一開始”的方法。在統一服裝的基礎上,進行企業文化和服務禮儀培訓,通過開展各項活動將貨運公司員工納入到機場大家庭,并有計劃地從貨運公司選拔優秀員工招至機場公司主業,2013年第一季度貨主滿意度調查中獲得了4.2分的好成績,貨運公司服務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措施得力 成果顯著
呼倫貝爾機場推行貨運專業化經營模式,促進了航空貨運的快速增長。2012年實現貨郵吞吐量4239噸,較合作之前2011年的2800噸增幅達到51.4%。機場公司貨運收入787136元,較合作前2011年的25萬元,增幅達到200%。2013年預計實現5400噸,收入將突破100萬元。
目前呼倫貝爾機場貨運已形成一小時周邊城市貨運集散圈,并且各旗縣均有貨運收發網點,近30個配送點,以卡班形式及時收發貨物,航空貨運成為貨運代理商們競相爭搶的“香餑餑”,EMS、宅急送、國通、匯通等多家快遞公司加盟呼倫貝爾航空市場,完善了呼倫貝爾的航空物流鏈,一個公路、鐵路、航空多種方式聯運物流網絡正在逐步形成。
“先國內,后國際”,呼倫貝爾機場在牢牢抓住國內貨運市場的同時積極開發國際市場。為順利開展國際貨運業務,從青島引進一家頗具實力的國際物流公司在呼倫貝爾注資500萬注冊了“鑫港國際物流公司”,專門代理國際航空貨運業務。2013年5月18日,呼倫貝爾機場正式開通海拉爾—香港貨運業務,首班利用香港航空客機腹艙載運1.5噸貨物至香港。同時計劃開通海拉爾—臺北、海拉爾—赤塔的國際貨運業務。
“現在牛羊肉可以‘飛’出呼倫貝爾了,快捷又方便,不耽誤生意,今天我們發了2噸多羊肉,下個航班更多!”,剛剛在機場辦理完貨運業務的李先生高興地說。機場貨運實行從收運、提供包裝、地面運輸搬運到裝機一條龍服務,在方便貨主的同時進一步推動了地方經濟。
隨著國內、國際貨運貨運量的快速增長,呼倫貝爾機場輻射能力得到空前提高,呼倫貝爾航空口岸已初步形成中轉北京、呼和浩特、哈爾濱、上海、天津、海口,集散至全國各地的國內航空貨運網絡和通過香港到韓國、日本等周邊國家的國際航空貨運網絡。
立足實際 持續改進
呼倫貝爾機場貨運從未來發展的前景看是美好的,但從時下講,道路仍然艱難曲折。
首先,呼倫貝爾航空貨運市場還沒有形成規模,在整體上“客強貨弱”的局面仍將長期存在,機場貨運業務量仍將在一個低水平內運行。
其次,貨物運輸單向性導致收益偏低。呼倫貝爾地區可依賴航空運輸的高附加值產品偏少,導致出港貨物比重偏低,2012年呼倫貝爾機場進、出港貨物比例為3:1,出港量偏低從而影響了機場收益。
三是呼倫貝爾機場位于邊陲,欠發達地區,公路、鐵路不是很發達,水運更是談不上,很難成為國內大型貨物集散地。
下一階段,呼倫貝爾機場將在扶持政策、市場開發、航線網絡及國際貨運方面上下功夫、動腦筋、做思考,選擇突破口。
扶持政策方面:積極爭取市政府優惠政策及資金補貼,通過與航空公司溝通進一步降低出港航空貨物運價,充分利用剩余艙位,載運低附加值但需要短時間運輸的貨物(如:本地牛羊肉),做大貨運市場。
市場開發方面:呼倫貝爾機場將不斷深入挖掘貨運潛在市場,加大宣傳力度,培養貨主利用航空運輸貨物的習慣,體驗航空運輸的快捷與便利,使其逐漸依賴航空運輸。
航線網絡方面:采取支干聯合,或支支聯合模式,開展貨運包機業務降低風險,提升貨運吞吐量;采取支干聯運,實現機坪中轉,利用到首府包艙航班的低運價,將貨物運至呼和浩特,再利用呼和機場通達性中轉至全國各地,縮短時間,降低運價,提升全內蒙貨物運輸量。
國際貨運方面:充分利用毗鄰俄羅斯、蒙古的口岸優勢,打造俄、蒙與內地貨物中轉樞紐平臺,通過國際拉動國內,提升覆蓋面和知名度。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們推行貨運專業化經營模式時間還較短,肯定還有很多沒有遇到和欠考慮的問題,在日后實踐中我們將繼續完善,同時我們也堅信推行貨運專業化經營模式,將會有力推動航空貨運業務的快速發展,使航空貨運成為推動呼倫貝爾機場持續快速發展新的突破口和增長點,為呼倫貝爾機場實現跨越式品質化發展再添強勁引擎。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