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貨運應借力電商發展逐步轉型
一年一度的“雙11”購物節將至,承擔著航空運輸重任的航企,將迎來一波繁重的航班保障任務。從2009年淘寶網借由網絡節日“光棍節”開啟“雙11”促銷以來,各大電商紛紛效仿,每年都會創下網購銷售額歷史新高,儼然成為了全民購物狂歡節。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11月11日,阿里集團銷量達到571億元人民幣,共產生2.71億筆物流訂單;京東商城當天的銷量雖然沒有對外公布,但據業內人士估計保守銷售額應該超過300億元,物流訂單不會低于1.4億筆。正是受益于“雙11”購物井噴,每年11月的中上旬,民航都會迎來航空貨運周轉量和機場貨運吞吐量的高增長。
今年的“雙11”即將來到,為了應對“雙11”期間的運輸保障壓力,航企和機場都應提前做好充分準備。“雙11”期間的航班設置、倉儲安排、人員調配等勢必不同于以往法定長假時面臨的客運壓力。巨量的貨物運輸雖然不會產生直接的客戶投訴等問題,但卻是提升內部管理效率的好時機,航企和機場應把每年的“雙11”當成崗位大練兵的機會,將壓力變成動力。
航企作為運力供給者,在跨境物流產業鏈中處于底端,利潤率最低。自2013年起,國內消費者對海外商品的巨大需求,使“雙11購物狂歡節”拓展至全球范圍,成為全球化的“雙11”。筆者認為,航企應抓住“跨境電商”的戰略機遇,擺脫產業鏈上的低端角色,拓展業務空間,向航空貨代領域進軍。
從當前國內航企的運力來簡單分析,目前國內航空貨運業全貨機數量較少,但有超過1000架的客機提供腹艙進行貨物運輸。由此可見,航空貨運約80%的量都依賴于客機的腹艙運輸,也就是說貨運供給能力其實是牢牢把握在航企手中。航空公司可以從自己的基地做起,開發出自己優勢空運線路,建立自己的貨運代理圖案頓,主要負責報關和搜集以往運輸過的大客戶資料,直接找到客戶,提供有競爭力的價格,搶占客戶。
我國電商的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也為航企解決了貨源問題,為航空公司自攬貨物提供了條件。我國目前已經形成以阿里、京東、亞馬遜為首的綜合性電商和以洋碼頭、蜜淘、蜜芽寶貝為代表的母嬰、美妝、服飾類垂直細分類電商各自跑馬圈地的競爭局面。這些電商巨頭是國內貨主的主要接口,每年的物流需求量大且穩定,客戶群體清晰,因此航企尋找貨源,可以直接與這些電商合作。航企可以直接和電商簽訂合作合同,與電商自有的物流公司合作。同時,利用電商平臺,為發貨方提供一定優惠,與小企業主進行合作,解決貨源問題。
從當前我國的航空貨代行業發展狀況來看,在商務部門備案的國際貨代企業約20000家左右,行業集中度很低,幾乎沒有談判能力,而整個市場的規模大約在每年400萬噸,營業額在335億元左右。整個行業處于初級階段,雖然市場規模小于發達國家,但是增速很快。這也為航企直接進軍國際貨運代理業務提供了發展空間。
航企發展貨運業務,除了要關注運力調配外,還應該致力于提供發貨方至機場這一段的服務,這就要求航企要積極拓展前期的貨主開發、中間的運營服務及末端的地面接貨和配送等業務,把自身打造成全產業鏈高服務附加值的市場主體,從電商發展中分一杯羹。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