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機場保稅物流中心便利通關政策落地運行
國際空港信息網2013年11月14日消息:深圳機場保稅物流中心自2010年10月18日封關運作以來,運作環境日趨完善,業務種類不斷豐富。近期,經過努力協調,在海關、國檢的大力支持下,深圳機場保稅物流中心又推出一系列的便利通關政策落地運行,其政策功能優勢將會進一步凸顯。
“集中報關”一般貿易業務開展,業務形態全面完善
近日,保稅物流中心在2012年被準許開展加工貿易類貨物“集中報關”業務的基礎上,又正式獲批開展一般貿易類貨物“集中報關”業務。至此,保稅物流中心已可開展全貨物類型“集中報關”業務,業務形態得以進一步豐富,運作環境更為優化。
“集中報關”業務通過簡化貨物入出中心手續將大幅提高通關效率,業務辦理時間將由原有的2小時縮短到半小時左右;并為企業節約大量的通關費用,減少企業的資金占用,特別適用于物流企業為終端客戶提供VMI配送服務。“集中報關”業務的開展優化了保稅物流中心服務功能,提升其核心競爭力,促進周邊區域物流業走向高端化,帶動地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地區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無紙化通關模式運作,通關再次全面提速
保稅物流中心于2013年11月11日正式實行無紙化通關運作模式,企業在該模式下只需在系統上錄入報關單號并上傳報關隨附單證掃描件,即可完成全流程的通關手續辦理,無需再去海關柜臺遞交單證。
無紙化通關模式與之前模式相比,以電子單證取代了紙質單證,以系統自動審核取代了人工審核,真正實現了通關手續辦理全數字化。該模式下不僅節省了企業往返報關大廳辦理通關手續的時間,減少了由此帶來的人力占用,而且實現了通關業務辦理全天化。企業通關手續辦理不再受制于海關關員的上班時間,通關模式更具柔性,更貼近企業業務辦理需求,可謂一舉數得。
外閘口運作時間放開,通關時間延長至24小時
2013年11月5日,深圳機場海關正式宣布,在保稅中心外閘口進閘通道24小時運作的基礎上,出閘通道也實現24小時運作。
保稅中心外閘口進出閘通道24小時運作后,企業可以靈活利用無紙化通關模式和“集中報關”模式,非限制性業務將不再受海關上班時間影響,可實現24小時通關,使企業業務辦理能更為便利。
物流園公司未來還將根據業務發展情況向海關進一步爭取保稅中心內閘口24小時運作,以此實現保稅中心內外閘口全天候運作。屆時,保稅中心所有現行業務均可實現24小時通關,中心內企業可根據業務需要自由安排業務辦理時間,最大限度地提升企業業務辦理效率,帶動保稅中心業務量的跨越式發展。
上下游HS編碼自動審批,突破業務瓶頸
深圳海關于2013年9月11日正式發布了保稅物流中心信息化管理系統的“HS編碼(海關編碼)備案審批”功能,即通過系統功能設置,允許中心內倉儲企業的HS編碼與中心外同一商品不同企業的HS編碼建立對應關系,改變了過去只能一一對應的關系,從而實現依靠技術手段解決貨物進出中心環節時上、下游企業的商品編碼不一致的全國性普遍問題,此舉在國內屬首創。
過去,進出中心的貨物由于上、下游企業的商品編碼歸類備案不一致,導致貨物無法正常進出,只能由海關實行逐單審批,直接影響了保稅物流中心的業務運作。“HS編碼備案審批”功能突破了這一業務瓶頸,使得企業能夠更有效率地將貨物配送至不同客戶處,進一步地提升了保稅物流中心業務運作效率。
涉檢業務模式優化,降低業務辦理成本
2013年9月26日起,深圳機場保稅物流中心檢驗檢疫業務模式開始先行試點國家質檢總局改革政策,出口復進口貨物免做調離、免送檢、免收費。
保稅中心檢驗檢疫出口復進口貨物免做調離、免送檢、免收費模式及“預通關”模式(該模式之前只允許在第一口岸實行,允許貨物在其到達口岸前先出通關單)的成功試點,進一步提高了涉檢業務全流程通關效率。據現有業務量初步統計,此兩項試點政策在保稅中心施行后,每年可為中心內企業所服務的加工貿易企業減少1000萬以上的支出,有效地減少了企業業務辦理成本。
深圳機場保稅物流中心不僅硬件設施“高端、大氣、上檔次”,而更為重要的是一直在努力打造具有絕對競爭優勢的“軟環境”。隨著軟、硬環境的不斷提升,深圳機場保稅物流中心必將會占領保稅物流發展高地,成為華南地區保稅物流首選之地,為深圳機場發展高端物流業創造必要條件。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