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機場旺季運輸生產紀實
國際空港信息網2013年7月25日消息:一望無垠的草原,成群結隊的牛羊,一幅草原牧歌的恬靜畫面悄然在你的腦海中顯現。這是哪里?對,這就是美麗迷人的呼倫貝爾大草原。進入7月份,天南地北的客人像和草原有個約定似的,訴說著對草原的向往和熱愛,紛至沓來。隨著這股草原風的舞動,季節性旅游特征分外明顯的呼倫貝爾機場也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最辛苦的運輸生產旺季。
紡織航空市場的“天、地”網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場,看那神鷹飛到我家鄉”,優美的歌聲中傳遞著人們對“神鷹”的期盼。而對于草原上的呼倫貝爾人來說,這種機會太多了,經常在天空飛過的飛機轟鳴聲彰顯著機動運輸生產的繁忙,而這全得益于航空市場“天、地網”的合理規劃。
“四大樞紐、七大區域樞紐、六大旅游客源地、五大國際和地區,只有將這些地區和呼倫貝爾緊密相連,大草原才能走向世界,我們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的發展。”機場總經理張軍如是說。
遵循4—7—6—5航空市場戰略規劃,創造健康良性的市場競爭環境,吸引航空市場主動投放運力,從3月底開始,東航、聯航、南航先后加密海拉爾——北京航線,使進京航線每天增至 12條,極大地緩解了進京難的局面。
根據自身的發展定位,積極與機場發展戰略規劃匹配的航空公司進行溝通合作。6月4日,長榮航空運營海拉爾—臺北直飛航線,將天堂草原與寶島臺灣一線相連,飛行時間僅需4小時;6月26日,河北航空公司運營石家莊—呼和—海拉爾航線,使草原與華北地區、首府的聯系更加緊密。
截止目前,已有18家航空公司運營呼倫貝爾航空市場,在恢復原有旺季航線基礎上新開通海拉爾—鄂爾多斯—昆明、海拉爾—呼和浩特—石家莊、鄭州—海拉爾—漠河、海拉爾—大連—杭州、海拉爾—太原—西安、海拉爾—長春—青島、海拉爾—臺北、南昌—煙臺—海拉爾、濟南—大連—海拉爾、呼和浩特—海拉爾—加格達旗10條航線,航線總數已達36條,通航城市35座。截至7月21日,機場運輸,“天”網的編織將邊疆與外界緊緊連在一起,五彩呼倫貝爾的觸角不斷向外延伸,大草原走向世界的夢想不再遙遠。
呼倫貝爾地處偏遠,與大中城市、沿海地帶有著遙遠的距離,而且大都是航線的末端,不好做經停。因此,機場公司準確分析市場需求,科學制定航線網絡規劃,積極營銷地方政府,取得市、區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增加航線、航班補貼資金,采取以“點”帶面,推動相關航點與航點的連接,擴大航線的幅射面和到達區域的航線開發模式,開拓航空市場,并尋求局方在解決航權航線、時刻資源等瓶頸問題的幫助。
科學合理地利用好呼倫貝爾的旅游資源,抓住旅游旺季的有力時機,延長運輸生產旺季時間。從6月末開始,機場相繼恢復原有航線,做好市場推介活動,在11天內新開通6條航線,提供了充足的運力保障,使得今年機場的運輸旺季來得早、旅客數量來得猛、單日高峰持續時間長,“地”網的紡織使增強航線網絡通達性有了堅實保障。
彰顯蒙元文化特色的2號候機樓
藍天白云下,三個蒙古包一字排開,如同一朵并蒂蓮花一樣,微微綻放,成為機場的一大景觀,引得進出港旅客紛紛駐足拍照留念。
蒙古包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是大膽創新、窮則思變的結果。既沒有現成的參考答案,也沒有可供借鑒的模式,面對快速發展的運輸生產,面對候機樓里人滿為患的現狀,面對機場既不能在近期內搬遷,又不能擴建的事實,機場爭取地方政府建設資金,于2012年建成了這座極具蒙元文化特色的候機樓并在當年試運行。
6月起,機場公司開始探討實施蒙古包的運行方案,為了統一管理,分別將原候機樓和蒙古包稱之為1、2號候機樓。經過不斷的演練和測試,最終決定將航班高峰期頻率出現較高的國航、首都航進、出港旅客,在2號候機樓進行分流,緩解1號候機樓的保障壓力。
“標識一定要清楚,否則旅客不知道2號候機樓在哪里”。總經理張軍著急地說。為了避免發生錯誤,標志標識幾經修改完善,同時要求地服、安檢員工要主動提醒旅客在哪里登機。
“有了2號候機樓,可大大緩解1號候機樓的壓力了,要不,這旅客得擠死了”。地服劉繼軍經理實在地說。
“有了2號候機樓,可方便了,東側的遠機位不再需要擺渡車了,保障效率也提高了。”特種車隊龐錫東隊長高興地說。
“有了2號候機樓,旅客一進港就能感受到蒙元文化特色,我們的服務品質升級了”。地面服務部副經理姚靜波開心地說。
為進一步提升服務品質,機場公司精心購置了座椅,重新鋪設了花崗巖地面,張掛了一幅幅蒙古皮畫,使蒙古包散發著既民族又時尚,既傳統又現代的氣息。
尤其是夜幕降臨后,機場公司與蘇州相約商貿有限公司合作,增加了馬頭琴演奏,現場熬制、品嘗奶茶活動,在涼爽愜意中,伴隨著悠揚的馬頭琴聲音,旅客品嘗著純香、美味的奶茶,感受著草原人民的熱情,好評如潮:
“去過這么多機場,還沒見過蒙古包式的候機樓呢,有創意!”
“這也太方便了,下飛機就能提取到行李,真快!
“真順暢,一點都不麻煩,像散步似的就登機了”。
“咦,這里還能聽到馬頭琴演奏,感覺開演唱會了。”
從正式運營開始,2號候機樓每天都要保障20多架次航班、2500多人次的旅客,為保障旺季運輸生產發揮了重要作用。
員工堅守傳遞正能量
作為運輸生產淡旺季特別明顯的機場,旺季高峰工作量達到平時的4、5倍。尤其是雷雨高發季節,航延的概率大大增加,員工們通常要忙到凌晨四五點鐘,由于無法輪休,次日7點多還要繼續工作,大多是迎著朝陽出發又迎著朝陽繼續戰斗在崗位上。
“我們現在每天能看到路燈下班就很幸福了!”
“我們機場應該改名叫天亮機場了,也沒白天黑夜了!”
“想一點下個班都這么難!航班哪,你別老延誤了,我們真的快熬不住了!”
“延誤,延誤!工作19小時還不知道什么時候下班!航班呀,你能不能快點起飛?我明天還得上班呢!”
“今天的航班真讓我上火呀,明天還得上一天,哎!”
“上著班,熬著夜,延著誤,挨著罵,缺著覺,堅持著…”
這是地面服務部黃潔的微信,好像都是抱怨和牢騷,但這個外表柔柔弱,號稱糖果美,好似弱不禁風的女孩,在部門經理眼里可是塊寶:“感覺黃潔好像挺嬌氣的,其實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人家是柔中帶剛,可有韌性了,這些天航班延誤,從來沒說要請假休息。”
發生航延時,她總是用慣有的輕聲細語安慰著旅客:“您別著急,北京有雷雨,航班不能起飛,等航班有消息我們就會通知的。”“我再給您看看這個航班有沒有票。”這些普通的話從她嘴里說出來,讓人急躁的心不由得平緩下來。
“再堅持 、堅持,還有一個多月就過去了,等忙完了,哥領你去看草原!”和她同在一個單位的男朋友總在安慰著她。
“這邊太忙了,根本沒想到,工作量是我們那邊的好幾倍,關鍵是總熬夜,我們來20個人也不夠用”!來幫忙的云南騰沖安檢站站長余一飛激動地說。
“天上掉下五個字,那都不是事,是事一個字,干!”航空安保部副經理李曉勇幽默地說。
“你不去休息會,都熬多少天了?”地面服務部經理劉繼軍對廊橋隊隊長李斌大聲說。
“不行,這會人少,我得把這個門修修,要不使勁一推就開了。”李斌一手拿著電鉆,一手低頭找著角度慢吞吞地說。這個號稱候機樓修理大師的小伙子,總是言語不多,但幾乎承擔了候機樓所有的修修補補工作,而這并非他的本職工作。
“沒辦法,單位人少,哪能分得那么細,能干就干點唄!”他忠厚地說。
“在草原最美的季節里我們的員工卻不能談戀愛!”
“真的太累了,我真想給他們放個假,讓他們睡個夠!”
“我們的員工真的是用奉獻精神來扛下這幾個月!”機場公司領導紛紛感嘆。
后記:寫這篇文章時,我一直被種精神深深地感動著。因此,來不急修改、來不急潤色,甚至連標題都沒有想好,如何能更確切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就匆匆忙忙一寫而就,因為我太想讓更多的人知道這里、現在所發生的一切,這火熱奮戰的場面,奔波忙碌的人們。我怕稍縱即逝的時間,不能再現管理者殫精竭慮的謀劃、普通員工全力以赴的堅守,我太想及時為他們記錄這一切,我太想大聲為他們喝彩!
2012年呼倫貝爾機場邁入百萬空港行列,機場公司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如今,呼倫貝爾機場人正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中國夢、民航強國夢的內涵。總有一天,我們會不這樣苦,會不這樣累,但回想現在,我們會欣慰的一笑,因為小支線機場里承載著我們太多的夢想,一路高歌,飛奔向前!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