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機場轉場演練 百名“旅客”體驗服務
國際空港信息網2013年7月31日消息:距轉場新航站樓還有11天,恩施機場28日舉行了轉場前的第一次合成演練。從上午9點開始,60名“旅客”、30多件托運行李順利完成出港所有流程。領取登機牌、安檢、候機,登機……歷時兩小時的出港綜合演練環環相扣、流程順暢,沒有出現設備故障和旅客滯留情況,演練十分成功。這標志著改擴建后的恩施許家坪機場已經具備航班起降、旅客進出條件,萬事俱備,只待轉場運營。
綜合演練
機場員工“首秀”旅客
上午9時,恩施機場公司近百名員工齊聚剛竣工的新航站樓,公司副總經理陳國華部署演練任務和要求后,總經理程剛作了簡短的演練動員。隨著航站樓內廣播傳來的親切溫婉的聲音,數十名員工假扮旅客魚貫而入,或手拿行李轉悠,或拖著箱子問詢,或直赴柜臺辦理乘機手續。。。。。。新的設備,新的流程,新的環境,航站樓的全新變化令“旅客”們目不暇接,流連忘返。清晰的航顯、眾多的柜臺、新增的設備、前衛的設計,置身其中,仿佛在歆享干線機場帶來的艷羨。據統計,這次演練,機場公司動用了全部員工,除航站樓各崗位正常值班操作的員工外,其余人員均模擬旅客感知航站樓的引導、信息、值機、安檢、出發等流程合理性和舒適便捷性,同時,各部門還針對轉場后的運行情況對辦公場地的功能劃設、設備配備進行了檢校。
值機等待
5分鐘內可完成
上午9:00,部分“旅客”在航站樓一層入口處悉數走進候機廳,乘坐恩施飛往廣州的南航CZ6666航班。“旅客”們陸續來到值機島辦理登機手續,出示身份證、托運行李、打印登機牌……一切有條不紊。沒有行李的“旅客”登機手續1分鐘左右即可完成,有行李的3分鐘內可完成,由于新樓共8個值機柜臺,資源豐富,“旅客”們不再長時間等待,人均排隊等待時間不超過5分鐘,完全滿足行業要求。
安全檢查
新增通道愈加流暢
擴建后的新航站樓出發大廳,共設3條常旅客安檢通道,1條員工通道,所有檢查設備均是新購,各通道整齊劃一,頗有大機場的風范。旅客們在換取登機牌后,紛紛通過安全檢查,現場秩序良好,檢查滴水不漏,“旅客”身上的打火機、指甲油全部被攔下。新增安檢通道后,運行效率大大提高,旅客不再有超時等待的煩惱。
在航站樓另一側的貴賓專區,檢查工作也有條不紊,“旅客”在登機時有序經過安檢,然后徑直通過電梯上到二樓出發,流程清晰順暢。專有貴賓安檢通道的設計,不僅提升貴賓服務質量,而且堵塞了很多空防安全漏洞。
出發登機
旅客不再日曬雨淋
作為轉場前的首次演練,新增的3個登機廊橋備受矚目,也加入了演練隊伍,首次亮相。
演練中,“旅客”們在接到登機廣播通知后,紛紛經過登機口掃描登機牌,依次進入登機廊橋上機。有登機廊橋后,旅客登機、下機不再經歷日曬雨淋,而且解決了登機過程中時有保障車輛穿越旅客隊伍的安全問題。
演練中,廣大“旅客”觀摩了廊橋操作,操作人員是剛從集團培訓后考核歸來的內部員工,靠橋、撤橋、回位等程序有條不紊,嚴格規范。廣大“旅客”紛紛感嘆:新增的3個登機廊橋如同向廣大乘客伸出的三雙溫情之手,將南來北往的乘機旅客緊緊擁抱在懷……
候機過程中,“旅客”們相繼體驗了洗手間、吸煙室、母嬰室的環境及服務,均感環境一流、設施齊全、服務上乘。
貴賓候機
環境是最大亮點
新航站樓設計了7個貴賓候機廳,各廳均采用獨立運行但又合理貫通,政務、商務功能齊全。廳內裝飾融入了恩施土苗民族元素,充分結合現代裝潢風格,盡情展示恩施的自然人文景觀。從貴賓出發到接受安全檢查、電梯上樓登機,標識明晰清楚,電梯方便快捷。行走在貴賓區域,罔如置身于繽紛畫廊,墻上風格迥異的山水畫玲瑯滿目,似乎把恩施標志性的風景——“大峽谷”、“騰龍洞”都搬到了機場。
據悉,根據目前恩施航空旅游不斷發展的態勢,為緩解貴賓資源瘋漲帶來的保障壓力,恩施機場公司決定老樓貴賓廳繼續使用,且獨立設置安檢通道,新老航站樓相得益彰,既獨立運行又實現了資源互補。
上午11時,演練結束。通過演練,檢驗了新航站樓旅客及行李出港保障流程的符合性、專業設備的正常適用性、旅客服務設施的功能完整性。目前看來,主流程基本完善,相關專業設備運行良好,各主要系統獨立運轉正常,系統設備之間能夠實現有效聯動,新樓運行管理模式及資源管理模式基本符合投入運行要求。但通過演練也暴露出部分旅客服務設施有待優化、個別空防關口亟需整改、少量設備需要重新調試,恩施機場公司將著手加快后續工作推進,在二次模擬運行演練前完成整改,從而真正為廣大進出港旅客打造一個功能齊全、安全便捷、舒適順暢的全新的精品旅游支線機場。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