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最美的堅守者
——首都機場一線員工“戰酷暑、斗高溫、保運行”側記
國際空港信息網2013年8月1日消息:7月下旬以來,全國各地均出現極端高溫天氣,北京地區則是處在高溫、高濕的“燜爐”模式中。7月30日,中國氣象局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高溫)Ⅱ級應急響應,這一有史以來氣象部門啟動的最高級別的高溫應急響應更是標志著“戰酷暑、斗高溫”已然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夏季里,最辛苦、最受“烤驗”的當屬那些戶外工作者,他們暴曬在烈日下,揮汗如雨。在首都機場飛行區,在這面積達到 1573萬平方米的土地上,幾乎沒有一處可以遮陽的蔭涼;除了烈日的炙烤,還有飛機發動機產生的高溫“助興”,首都機場飛行區無疑是夏季里最“火熱”的地方了,那些長期工作在機坪上的工作人員,毫無例外,一個個都成了“黑人”;在首都機場停車樓這個特殊的環境里,夏天車區里的溫度高達40多度,尤其地下一層車區,宛如一個烤箱。在里面走上五分鐘,就會大汗淋漓。盡管如此,首都機場停車樓的一線員工在汽車尾氣中,在熱烘烘的停車樓中,依舊堅守著自己的崗位。
守候,只為那幾分鐘的使命
中午12點剛過,烈日下的天空萬里無云,在首都機場飛行區01跑道端頭的不遠處,一輛黃色的查道車正停在指定位置待命,車上坐著查道員鐘衛銀和肖森林,他們已經向塔臺申請了檢查跑道,隨時準備上跑道進行例行檢查。
“您都出這么多汗了,再喝點水吧。”小肖看著56歲的老鐘汗流浹背的樣子說到。雖然他們是在車內,但是查道車一直是在原地怠速運轉,車內的空調制冷效果也無法達到最佳,烈日下車廂內的溫度依然很高。
在等待查道期間,喝水卻成了查道員們最“奢侈”的愿望。由于首都機場航班銜接的十分緊密,要想在一架架飛機使用跑道起降的過程中騰挪出4至5分鐘的查道時間,需要空管人員進行統籌安排,以將對運行效率的影響降到最低。而查道員們有時需要在原地等待一個多小時,才能得到塔臺允許上跑道的指令,在等待期間,查道員們哪兒也不能去,必須在原地等待。因此,他們必須注意控制飲水,避免等待期間“內急”。
老鐘說,夏季高溫天氣下,他們每天也特別增加了一次檢查跑道的任務,以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道面擁包、松散等現象。夏季查道,一來考驗眼力,跑道道面上的蒸汽會對發現異物造成干擾,二來更考驗體力,有一次,他剛查完道,一打開車門跳下去,一股熱浪襲面而來,他剎那間腿一軟,竟倒在了地上。
巡視,一圈一圈又一圈
下午兩點,正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在跑道旁邊的土質區里,一輛驅鳥車正低速行駛在巡視的路上,巡視員小徐正密切關注著跑道上空的鳥情。飛行區圍界外有幾只燕子正在來回穿飛,徐濤拿起遙控器,遙控響了燕子活動區域的煤氣炮,燕子聞聲消失的無影無蹤。
小徐擦了擦額頭上的汗,跟記者說到,“這么熱的天,小鳥們都懶得出來活動了,它們現在一般是早晨和傍晚比較活躍。但這時候我們也不能閑著,你看那邊。”
記者順著小徐手指的方向看了過去,遠處的土質區里,幾輛割草機正在割草,幾名工人正在人工清理邊角落里的雜草。“為什么要趕在這么熱的時候割草呢?”記者忍不住好奇問到。“因為割草期間會驚起蟲子,吸引鳥類過來覓食,所以我們要趁著鳥少的時候加緊割草,鳥兒怕熱歇了,但我們人不能歇。”小徐樂呵呵地半開玩笑著回答到。
小徐在工作時,除了巡視鳥情,監管割草人員的作業也是他的職責,割草的完成質量,直接關系到了生態環境治理的效果。
拼搏,為了共同的目標
在T3樓前的527機位,一架飛機正緩緩的駛入。飛機停穩后,早已守候在旁邊的地服人員立即有條不紊的執行著自己的工作任務。廊橋操作員熟練的將廊橋靠上了飛機,讓旅客們“零縫隙”的通過廊橋走到了航站樓內,免受了室外高溫的侵襲;機務人員正仔細檢查著飛機每一寸機身和每一項設備參數;行李搬運人員也正在烈日下將行李一件件的從飛機上卸到了行李拖車中……
記者跟隨的是機坪監察員吳迪,他負責監管機坪上這些所有與飛機有關的保障作業,及時發現和糾正不符合規定的現象,確保各項作業安全、順暢進行。
吳迪說,機坪是一個比較空曠的地方,這里夏天酷暑、冬季寒風,不僅是小拖車駕駛員,其他各個工種的機坪工作人員都很不容易,但是他們一旦工作起來,仿佛就忘記了炎熱,全神貫注于自身工作。這些人都有兩個共同的特點,一是皮膚特別黑,二是說話嗓門大。長年室外作業,他們早被曬成了健康的古銅色,在飛機轟鳴產生的噪音里,他們養成了“吼”的習慣。
這時候,看見地服單位的一名員工把杯子里的水喝完了,小吳拿起車上的一瓶飲料就送了過去。小吳說:“這是今天上午集團公司領導來一線慰問送清涼的時候發的,咱們跟駐場單位的員工都是一家人,咱們都是為了保障旅客的安全、順利出行。”小吳還向我展示了剛才他出去送飲料那一會兒測出來的機坪地表溫度,溫度計上的數字定格在了65攝氏度。
快樂,源于旅客的順利抵離
在停車樓,監察員不僅每日還要去小車場、樓前、近端場巡視,發現問題記錄下來,敦促整改,還要督促服務商搞好地下二層衛生,修復破損設備設施……他們在近一萬輛車中穿梭,處處都有他們的足跡,汗流浹背。火辣的太陽把他們的皮膚曬黑,走過的路上都留下他們辛勤的汗水。
有一次,車區里一名旅客的車輛輪胎壞了,正在那里不知所措,李建峰發現了他,主動上前詢問是否需要幫忙。原來,這位旅客下飛機后有一個著急的商務談判要參加,可是車輛救援來到現場時間會比較晚,肯定會耽誤會議。他聽完后,說了句,我試試吧,然后迅速找來工具幫旅客換輪胎。當時正是下午兩點,車區溫度高達四十多度,像個大蒸籠,沒有空調沒有電扇,不一會兒,李建峰就汗流浹背,豆大的汗珠順著他們黝黑的臉頰留下來。他一邊幫旅客換胎,一邊說著“馬上就好哈!五分鐘!”安慰旅客的情緒。最后看著旅客順利駛出停車樓,他們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這樣的事兒其實每天都在發生著,能幫助旅客其實是他們最快樂的事兒。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埃塞俄比亞飛北京航班油料不足備降上海
- 下一篇:南京祿口機場航班量七月連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