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應對雙臺風保障紀實
7月9日~12日,今年第9號臺風“燦鴻”、第10號臺風“蓮花”先后登陸我國華南、華東地區。一邊是惡劣的天氣,一邊是暑期旅客出行需求,南航運行服務面臨著今年旺季第一個重大挑戰。在4天時間里,南航共取消航班479個,沒有發生一起重大投訴。臺風過后,航班馬上進入滿負荷運轉的狀態。南航是如何做到安全運行與服務保障并重,打贏旺季生產第一場硬仗的?
安全第一 果斷決策
“往年也有雙臺風先后登陸的情況,但往往都間隔一周時間左右。這一次‘燦鴻’‘蓮花’登陸僅間隔了兩天,而且兩個臺風強度都很高。‘燦鴻’更厲害,是超強臺風。雙臺風同時來襲,我是第一次遇見。”南航運行指揮中心負責航班動態管理的李杰東主任說。
目前已進入航空運輸旺季,南航每天執行的航班量高達2000個~2100個。雙臺風來勢洶洶、時間間隔短、影響范圍大,給南航的安全生產和旺季服務保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氣象部門對雙臺風開展了24小時監控,每隔一小時就發布一次臺風動態,結合中央氣象臺、民航氣象、日本、新西蘭的氣象預報信息,發布氣象情報,跟蹤分析臺風的變化和走勢。我們一共召開了6次決策會議,根據精準的氣象情報。綜合考慮公司航班運行、機組資源、各機場實際情況和旅客需求,及時作出判斷和決策。”李杰東說,“我們要在旅客服務、運行安全和公司效益中尋找到最佳的平衡點。”
據統計,7月9日~12日,南航共取消航班479個。其中,提前取消航班150個,根據天氣監控情況當天決策取消的航班達到329個。后續,根據旅客需求,共安排補班92個。運行指揮中心人員加班加點盯著航班,連去飯堂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只好由其他部門的同事幫忙把飯打回來,在崗位上吃。
根據氣象部門發布的臺風信息,南航取消了7月8日在揭陽潮汕機場過夜的10個航班,確保飛機安全。9日,根據臺風影響預測,南航決定揭陽機場航班在17時恢復運行;深圳機場航班控制在19時前落地,19時后航班取消;珠海機場21時前正常運行,22時后航班取消。由于預報準確、決策果斷、各部門整體聯動,確保了航班的正常運行和旅客安全出行。
保障有序 信息迅速傳遞
據南航地服部門統計,在此次雙臺風中,受影響的旅客超過了35000人次。如此大面積取消航班、數萬名旅客出行受阻,怎么才能做到信息的及時傳遞呢?
“我們始終在摸索和建立快速、高效的信息傳遞方式。我們有運行信息網,還建立了國內運行、國際運行等微信、短信群組,利用新的通信技術和手段,不斷提高信息內部傳遞的效率。”李杰東介紹。
以此次臺風為例,公司取消航班后,信息是這樣傳遞的:整理會議紀要——在各平臺群組發布信息——傳遞到場站一線員工。信息的快速傳遞,可以及時調整航班運力和人員調配,同時也避免了一線工作人員不掌握信息、無法及時回復旅客問詢的情況。
除了暢通內部信息傳遞渠道,南航也始終在強化旅客信息發布機制。“我們總結雷雨等天氣造成的航班大面積延誤的經驗,加大航班信息發布力度。取消的航班盡量在起飛前5小時~6小時決策,預留足夠的時間,以便旅客能及時獲取航班變動信息”。當天取消的航班,南航也通過電話、短信、微博等方式通知旅客。7月8日~12日,南航客服中心共發布航班取消和變動短信13.7萬條。
7月8日,在揭陽機場,取消或延誤的早班航班影響到1100多名旅客,除了10多名旅客因在外地或機票代理網站購票而未獲通知趕到機場外,其余旅客均按照新航班計劃時間到達機場,信息傳達率達到99%。
7月11日,南航在浦東、寧波、虹橋、義烏、杭州5座機場的所有進出港航班共140班全部取消。這個信息是在10時48分發布的,僅在三四個小時的時間內,航班取消的信息就迅速準確地傳遞給所有受影響的旅客。
運行高效 滿足旅客需求
信息的快速傳遞和共享,在航班恢復運行時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南航運行指揮中心在臺風過后,及時將臺風走勢通報給各保障單位。各單位又將旅客需求、地面保障等情況反饋給運行指揮中心,為航班恢復、安排補班等提供決策依據。
“目前是公司運行旺季,我們取消了400多個航班,都安排補班是不現實的。為此,我們需要掌握臺風過后的影響,以及各機場的旅客保障、機組資源等情況,綜合考慮各因素來制訂補班計劃。”李杰東說,“根據收集到的各種信息,我們提前合并航班,調整機型,用大飛機執行虹橋、浦東、杭州等機場航班,空出來的小機型,可以投放到寧波、舟山等機場,盡量滿足旅客出行需求。在臺風過后,南航立即組織航班恢復工作。”
迎戰雙臺風,離不開各部門的密切配合,離不開一線員工的默默奉獻。在這背后,有時刻緊盯臺風動向、緊張調整運力的運行指揮人員,有生日當天還堅守崗位服務旅客的地服員工,有頂風冒雨保障航班的飛行、機務、乘務、客艙清潔和貨運員工……
“一切從旅客的感受出發,珍惜每一次為旅客服務的機會”。面對雙臺風,南航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為后臺運行決策和前方旅客服務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保障航班安全運行的同時,也提升了旅客出行體驗,贏得了旅客的認可。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