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限制倒手舊飛機拆零賣
中國民用航空局已經采取措施,限制隨意倒手國外舊飛機,以及拆零出售。
中國民航局一位官員昨天(25日)在北京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有些企業購買國外舊飛機,不是用于運營,而是轉賣,甚至進行拆解,把這些陳舊零件賣給航空公司,當作現役飛機的正常備件。民航局已經采取了一項措施,限制隨意倒手國外舊飛機,以及拆零出售。
上海上周結束的2013亞洲商務航空會展,共有34架飛機參加靜止展出,包括4架直升機,飛機數量相比2012年增加了25%;注冊參觀者人數達7700人,較去年高出22%。上海機場集團未透露該展會的現場成交情況,但據記者了解,會展第一天就有一架價格高達6500萬美元的豪華公務機接受意向訂單;后續3天又有公務機現場成交,去年的30架公務機現場簽約銷售的紀錄可能已被突破。
昨天在北京舉行的2013年中國民航與媒體交流論壇上,有知情者告訴記者,新飛機要在客戶下訂單后,制造商才會生產,這個過程很長,一架新飛機從簽約到交付,可能需要數年之久。由此在私人飛機交易市場上,出現了一個生財之道——出售“新飛機等待權”,有些私人客戶為了在半年內得到新飛機,寧可向排在隊前的客戶購買“等待權”,有人依靠出售新飛機“等待權”發了大財。
另外,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了一個怪異的“顛倒”市場,一些實體、個人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擁有自己的飛機,因此,可以付完錢直接提貨的舊飛機有時比新飛機“吃香”,其售價超過新飛機。
“有些實體進口了國外舊的通用航空器,不是用來自己運營,而是倒手轉賣,是做貿易的。這種行為不是我們支持的。”中國民航局發展計劃司一位副巡視員在北京接受記者采訪時,不滿意中國公務機、直升飛機銷售領域存在的問題。“有些企業引進國外二手飛機,甚至是為了做航空器材的生意,他是要把這飛機拆了賣零件的。”這位官員認為,這種陳舊的飛機零部件,被當作正常運營飛機的備件后,很可能影響正常運營飛機的安全性。“飛機是需要適航證書的,飛機的零部件同樣需要處于適航狀態。”
中國民航局已經采取了一項措施,對于引進進口通用航空器,總體上簡化了手續,很多環節從審批制改成了備案制,但是從國內企業購入通用航空器,在一定時期內要作為新引進通用航空器辦理手續,“我們要讓飛機在第一個進口者的手里留更長時間,不支持隨便倒手。”
另一方面,美國有合法的拆解舊飛機出售零部件的企業。一架舊飛機理論上有90%的零部件可以回收再利用,拆解時將零部件分門別類,一一貼上標簽。損壞程度低的物品,有些可以立即出售,大至引擎、黑匣子,小到咖啡機、烤箱。如有買家,“廢品”公司當場登記、記賬。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