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華:探索智慧機場建設之路
加快建設智慧機場,大力提高機場“智商”,是推動我國機場高質量發展、實現機場由大變強的關鍵舉措之一。2017年9月,在加快推進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會議上,民航局黨組書記、局長馮正霖強調要推進建設智慧機場。全國各地快速行動,迅速掀起了智慧機場建設的熱潮。
多層次把握智慧機場的要義和內涵,四川機場集團對智慧機場“是什么”有了更深認識。
智慧機場究竟是什么?各種文獻五花八門,大家看法千差萬別。有的強調技術應用,有的側重智慧效果,還有的要求善解人意。為了總結提煉不同階段的機場特征,有人提出機場發展1.0版、2.0版、3.0版;還有人提出了電子機場、數字機場、智能機場和智慧機場的進階道路等。這些論述為探索智慧機場的“廬山真面目”作出了積極貢獻,具有較強的借鑒和參考意義。然而,如果深入探究和仔細甄別就會發現,有些概念還不夠明確,概念與概念之間的差別還不夠明晰,還有待進一步厘清和區別。
按照機器(系統)在機場生產運行管理活動中參與范圍的廣度和控制程度的深淺,我們將智慧機場建設劃分為低、中、高3個階段。低級階段:信息機場。這里的“信息”指有背景的數據。在這個階段,雖然機器(系統)加工處理大部分信息,但信息中隱含的洞見主要由人發現和把控。數字化是實現信息機場的主要手段。中級階段:知識機場。這里的“知識”是指呈規律的信息,是洞見的基礎。在這個階段,機器(系統)取代人自動分析挖掘信息形成知識,找到隱含規律(規則)并付諸實施。人工智能(AI)大規模大范圍應用是其典型特征。高級階段:智慧機場。“三自經”即自動預測、自主決策、自我演進的自動運行管理是其本質特征。所謂自動預測,就是機場風險識別自動化。通過業務量化,采集并生成大數據,應用最前沿的大數據分析技術,實現機場各類風險全過程識別、判定并自動預警。所謂自主決策,就是機場決策管理智能化。機場自動預判不同層級的問題及風險,應用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及前沿決策技術等,由機場各類“專業腦”自動生成應對問題及風險的方案,提交機場“決策腦”進行決策。所謂自我演進,就是機場變革升級智慧化。隨著各類原始數據和決策數據的不斷累積,通過記憶認知、計算認知、交互認知“三位一體”的認知網絡,實現自我評估、自我糾偏、自我提升、自我進化。信息機場、知識機場、智慧機場是機場發展不斷進階、機場“智商”不斷提高的過程。三個階段緊密聯系、依次遞進,每一更高層級的實現均以低層級作為基礎和條件。
多方位思考智慧機場的功效和作用,四川機場集團對智慧機場“為什么”有了更深認識。
智慧機場建設是一個為民工程、賦能工程和提質工程。為民工程:智慧機場為民而生,為民而建。“人民航空為人民”,這既是我國航空運輸歷史傳統“質”的規定,也是民航局一以貫之、矢志不渝的指導方針。推動機場生產保障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隨旅客所需而變,按旅客所需提供各類產品和服務,是機場應盡之責。當前,人們對航空出行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追求航班安全、準點,而且要求從訂票、出行、值機、安檢、候機(購物、餐食等)、登機、到達(交通工具、住宿、餐飲、旅游等)等各環節無縫隙順暢體驗。顯然,建設智慧機場無疑是滿足人們對航空運輸多樣化、個性化需求的關鍵一招。賦能工程:智慧機場為機場持續健康全面發展增益賦能。在“平安機場、綠色機場、智慧機場、人文機場”建設體系中,“平安”是機場建設發展的底線,“綠色”是機場建設發展的要求,“智慧”是機場建設發展的工具,“人文”是機場建設發展的目標。智慧機場的工具特性從本質上講就是扮演賦能者角色,發揮賦能作用。無論是“平安機場”建設中圍界、門禁、安檢、監控等,“綠色機場”建設中所需的物聯網感知、計量等,還是“人文機場”建設中文化展示、為人服務等內容,均可由智慧機場為之提供技術賦能和增益。提質工程:機場是一個作業鏈條長、涉及面廣、協同難度大、機構人員眾多的場所。近年來,機場快速發展與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多跑道多航站樓復雜運行、超負荷運行、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嚴重影響機場運行效率。唯有建設智慧機場,依托科技力量,才能促進機場高質量發展。
多維度認知智慧機場建設的長期性和階段性,四川機場集團對智慧機場“建什么”有了深入認識。
智慧機場建設歷時長,決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要用永遠在路上、久久為功的心態一錘一錘地敲,一代接著一代干,堅持打持久戰、耐力戰、意志戰,從而積小勝為小成,不斷靠近并最終實現既定目標。
四川機場集團緊緊把握整體與局部、現實與未來、需求與供給之間的辯證關系,在智慧機場建設上堅持一個方法論,堅守三項基本原則,重點建設三類項目,分階段、分步驟有序推進。
一個方法論:規劃為先,落地為要,應用為主,先內后外。
規劃為先就是制訂了集團信息化建設3年行動計劃,確立了“跟跑、并跑、領跑”戰略,對未來3年信息化建設的目標、任務、技術路線、實施項目、保障措施等進行了全面規劃,并通過了集團決策機構的批準和認可。
落地為要就是規劃藍圖再好,不落地就是水中月、鏡中花。為了真正落地執行,四川機場集團將3年行動計劃分解落實到項目上,落實到年限內,落實到責任部門上,落實到人頭上,做到千斤重擔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
應用為主就是強化問題導向,以消除痛點、提升機場運行效率和旅客體驗為出發點和著力點,在集團信息化項目中享有優先級。
先內后外就是堅持阻力最小、先易后難、從內起步,便于掌控進程,推進項目。如在數據整合方面,先實現集團內部數據的互聯互通,再逐步實現與民航相關單位數據互通共享,最后再實現與其他行業如鐵路、公路等部門數據共享。
三項基本原則:業務量化、互聯互通、云數并重。
業務量化就是盡量讓數據“說話”,著重在業務、人與機器、環境、時間與視覺、用戶及用戶體驗等方面推進數字化。如在雙流機場投用800臺手持終端、400臺車載設備,實時記錄和采集44個飛行器地面保障作業環節以及人員、車輛的位置、速度、軌跡數據等。還在雙流機場關鍵下水井內安裝傳感器,隨時掌握溫度、水位、流速等。
互聯互通就是系統和數據的打通、集成、集中,避免重復建設、資源浪費和信息孤島。四川機場集團啟動信息資源規劃,制定了主數據、元數據標準,劃分了管理職能域,為數據標準化采集、后續整合和應用打下了堅實基礎。在數據互通方面,目前與空管實現了CDM、電子進程單、場監雷達、綜合航跡等數據互聯互通;與國航、川航、東航、南航、中航油、成都火車東站等實現了數據共享。
云數并重就是重視云和數據在推動信息機場建設方面的特殊作用。投資1600萬元,建成了包括機房、基礎資源中心、大數據服務中心、運維中心、安全中心等在內的智慧云中心,把以前分布各地、部署在多個房間里的信息系統設備集成在一個房間,不僅節約了大量的建設和運維費用,而且還大幅提高了計算、存儲等硬件資源的利用率,顯著縮短了新開發軟件項目的上線時間。四川機場集團把數據當作企業的寶貴資源,通過建立數據交換中心,廣泛采集、儲存數據,并運用大數據挖掘技術,充分釋放數據資源價值。
三類重點工程:投資上億元,大力推進雙流機場生產類(A-CDM系統、智慧地服、配置中心、智慧運行控制等)、雙流機場旅客服務類(“無紙化”便捷出行、國內進港行李轉盤裝卸監控可視化、旅客服務投訴管理平臺、智能安檢運行調度系統和檢查工具升級等)和集團管理類(協同辦公、人力資源系統、財務系統升級、信息資源規劃等)建設,并實現三類系統互聯互通。
智慧機場建設路漫漫其修遠兮,四川機場集團將上下求索。我們將借鑒國內外同行的先進經驗和做法,依靠眾人智慧和多方合力,努力唱好智慧機場建設這場大戲。
(作者單位:四川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黑龍江機場集團領導赴漠河機場檢查安全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