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后的第一家合資企業 你知道是做什么的?
△北京航食成立之初的辦公樓VS現在的辦公樓
50歲的北京航食研發總廚師長劉江打開培訓廚房的冰柜,拿出一包180克的自主研發中式冷凍面。他用與飛機上相同的90攝氏度熱水,將兩三毫米寬的面條沖泡了兩遍,一碗滑彈筋道的面條就出鍋了。
在這間100平方米左右的研發培訓廚房里,盛放著中西各式調料的不銹鋼案臺、多眼式灶臺以及各種型號廚具餐具的不銹鋼架子有序擺放;無數食品原材料、半成品在這里煎炒烹炸,經過多次試驗,最終變成航空食品。今年7月1日,在這里研發的牛腩面、魚羊鮮等新品在國航“一帶一路”航線上亮相。
在改革開放之初,愛吃面條的旅客可沒有如此口福。那時,航班上只有從國外進口的意大利面,品種也不多。從國內少見的意大利面到自主研發、口感一流的中式面條,北京航食的發展得益于中國改革開放政策。1979年,《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頒布。1980年5月1日,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后的第一家合資企業,北京航食正式成立。
從成立之初每天配餐600余份,到如今的日均配餐超過10萬份;從日均服務航班18架次,到如今每天保障510余架次;從合資前的手工作坊式的配餐供應室,到如今保障40余家中外航空公司的現代化航空配餐公司,北京航食承載著001號的光榮與夢想,正在用自己的創新和努力,朝著亞洲一流的航空配餐公司前行,在萬米高空中為旅客提供更加可口的美食。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新西蘭航空:全球調皮鬼大集合 共同發布《圣誕乖寶宣言》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