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民航工作會議明確全面深化民航改革的思路和重點
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重大部署,全國民航工作會議從五個方面明確了全面深化民航改革的思路和重點。
五個方面分別是: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完善民航市場體系;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健全民航行業管理體系;著力推進空管體制改革,有效釋放空域資源;繼續深化企事業單位改革,增強行業發展活力;大力拓展國際合作,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民航業經歷了三次大的體制改革,第一次是1980年改變軍隊建制,走上企業化道路;第二次是1987年~1992年,民航完成了以管理局與航空公司、機場分立的管理體制改革,行業發展引入了競爭機制;第三次是2002年~2004年,先后完成了9家骨干航空公司聯合重組、機場屬地化管理等內容的體制改革。通過三次大的體制改革,實現了政企分離,建立了多種所有制企業平等競爭的民航管理體制。2007年5月,改革空管體制,政事分開,建立集中統一的空管運行系統,標志著民航開始建立新的行業管理體系。
改革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民航生產力。2013年全行業運輸總周轉量、旅客運輸量和貨郵運輸量預計將達到673億噸公里、3.54億人次、557萬噸,分別是1978年的300倍、161倍和95倍,民航業持續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長,遠遠高于其他交通運輸方式,中國民航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航空運輸系統。
據了解,下一步民航局將成立全面深化民航改革領導小組,負責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統籌民航局機關、直屬單位改革工作,指導協調行業改革。會議要求全行業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重大部署上來,按照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民航生產力、解放和增強民航行業活力的要求,全力推進民航各項改革。
●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
完善民航市場體系
放寬市場準入政策
完善價格形成機制
減少簡化行政審批
●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
健全民航行業管理體系
正確履行政府職能
切實改進管理方式
加快提高治理能力
●著力推進空管體制改革,
有效釋放空域資源
努力推動空域管理體制改革
積極推進民航空管改革
完善航班時刻配置機制
●繼續深化企事業單位改革,
增強行業發展活力
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穩步實施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充分發揮社會組織作用
●大力拓展國際合作,
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積極拓展對外合作
深入參與國際事務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民航不斷推進改革,極大解放和發展了民航生產力,民航業保持30多年的持續高速增長,成為全球第二大航空運輸系統。
2013年,民航系統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針對民航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圍繞政府和市場關系這個核心,按照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民航生產力、解放和增強民航行業活力的要求,從五個方面著手,全力推進民航各項改革。
一、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完善民航市場體系
放寬市場準入政策。實行統一、寬松的市場準入制度,在符合安全標準的條件下,各類市場主體可依法平等進入民航領域。引導構建多元化投融資機制,鼓勵民營資本參與民航建設。研究設立民航產業投資基金,推動民航產業投融資渠道多元化發展。進一步簡化新設運輸航空公司、航空公司設立分子公司以及擴大經營范圍的審批程序。進一步放寬國內航線經營許可條件,擴大登記航線范圍,簡化登記程序,逐步將航班登記改為備案管理。對通用航空企業設立,開展經營性、非經營性業務,采取更加寬松的管理政策。
完善價格形成機制。逐步放開國內航線運價浮動的上限,過渡到除極少數社會公益性突出的航線外,絕大多數航線實行市場調節。進一步完善機場、空管收費政策,根據資源條件和供求關系實行不同的收費標準,為航空企業實施差異化戰略提供更大空間。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民航市場規則,體現公平原則,鼓勵優勝劣汰,維護市場秩序。
減少簡化行政審批。構建民航生產要素市場,促進有效配置與合理流動。推進修訂機場建設管理規定,下放審批權限,簡化審批程序。擴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列入規劃視同立項的范圍,企業投資項目由其自主決策。進一步完善飛機引進審批程序,發揮機隊規劃調控作用。最大限度減少對生產經營活動的審批,建立飛行計劃備案制度,更好地為航空企業和其他飛行單位提供服務。
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健全民航行業管理體系
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對照民航局基本職能和十二項職責,對現行工作內容進行逐項梳理,解決職能越位、錯位和不到位的問題。特別對不該管又管不好的事項,要堅決予以取消。要著眼于維護社會公共安全,強化安全管理;著眼于優化行業結構和持續健康發展,改善宏觀調控;著眼于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改進市場監管;著眼于擴大國際合作和維護國家權益,處理國際事務;著眼于提高行業運行效率和運行品質,改進空中交通管理,提供公共服務。
切實改進管理方式。推進修改《民航法》,健全法規規章體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主要以發展戰略、行業規劃、財經政策,實施宏觀調控;主要以市場規則和事后監管,規范市場秩序。在安全管理方面,更加注重規律把握和形勢預判,增強前瞻性和預防性;更加注重標準規范和手冊管理,減少具體認證和公文指令;更加注重長效機制和治本為主,摒棄突擊性、運動式管理方法。特別要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管理方式,切實提高管理實效。進一步加強信息統計分析,為管理提供依據,更好地發揮引導和監督作用。
加快提高治理能力。進一步理順民航各級行政機構的權責關系,優化職能配置和機構設置。合理界定涉及民航管理中央事權和地方事權的關系,推動解決機場和公安、空警體制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打通民航行政部門與企事業單位干部人才交流通道,充實監察員隊伍,加強監察員隊伍綜合能力建設。積極探索公務員分類管理制度。
三、著力推進空管體制改革,有效釋放空域資源
在宏觀層面推動國家空域體制改革,在中觀層面推進民航空管改革,在微觀層面優化航班時刻配置,盡力緩解空域資源緊張狀況。
努力推動空域管理體制改革。推動落實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改革空域管理體制”的任務,積極參與頂層設計。繼續取得有關方面大力支持,本著先易后難、逐步推進的原則,通過空域的合理規劃配置,先行解決繁忙航路和機場航班擁堵問題。認真貫徹落實《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
積極推進民航空管改革。完善空中交通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大力提高空管系統運行效能。深入調研,按照有利于發揮公共資源的效用,有利于提高空管運行效率,有利于調動空管隊伍積極性的原則,研究制訂切實可行的改革方案,建立符合國家事業單位改革要求和空管系統特點的體制機制。
完善航班時刻配置機制。遵循“高效利用、公平透明”的原則,綜合考慮航空公司和機場安全水平、航班正常率等因素,優化時刻資源配置,探索逐步做到按市場辦法進行配置。完善政府部門、航空公司、空管部門、機場各相關方共同參與的航班時刻配置機制。推廣應用航班時刻管理信息系統,完善公示制度。嚴格監督檢查,建立處罰制度,制止虛占和浪費航班時刻。
四、繼續深化企事業單位改革,增強行業發展活力
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促進航空企業改制轉型,按照《公司法》注冊,建立健全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通過航空企業交叉持股,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航空貨運企業要整合資源和轉換機制,提高市場競爭能力。進一步完善機場管理體制,建立體現公益性與經營性要求的運營制度,條件成熟的機場要轉變管理模式,實行特許經營。深化企業人事勞資制度改革,建立長效激勵約束機制,強化經營業績考核。
穩步實施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按照國家有關精神,充分考慮民航實際,穩步實施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主要由市場配置資源,可適時轉型為企業;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部分由市場配置資源,可進一步強化其公益屬性。建立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搞活內部機制。積極培育民航教育培訓市場,在確保訓練安全、嚴格技術標準和注重思想素質的前提下,擴大飛行人員培訓規模,強化競爭機制,緩解飛行人員緊缺狀況。
充分發揮社會組織作用。支持和發展行業協會、中介機構、咨詢公司等第三方服務。探索和擴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把一些事務性工作和基礎性研究工作外包社會機構。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民航人才培養、科研攻關和工程咨詢、財務審計等業務,加快社會化、市場化進程。構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建立完善社會公眾和民航企業共享的、統一的公共信息管理和服務體系。
五、大力拓展國際合作,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適應國家對外開放的新要求,完善國際航空運輸政策,改革現有航權分配政策,鼓勵航空公司更好更多地“飛出去”,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圍繞國家擴大內陸城市開放、形成對外經濟走廊、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等新的布局,支持增開國際客貨運航線,發展與其他運輸方式的聯運。建立有利于國際航權有效利用和中外航空企業公平競爭的市場準入機制,加強航權使用的監督管理。對外商投資民航業采取“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鼓勵和支持民航企業依托自由貿易區政策和資源優勢,發展航空租賃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空維修業。
積極拓展對外合作。積極推動雙邊適航進程,推進國產ARJ21飛機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影子審查。支持國產飛機國外運行,加強與運營我國國產飛機的國家合作,幫助其提升監管能力和安全運行能力,為后續國產民機進入國際市場奠定基礎。鞏固港澳臺民航事務合作基礎,內地與港澳相互認可維修培訓。擴大兩岸直航,推動兩岸民航交流合作向深層次發展。
深入參與國際事務。加強與國際民航組織及其成員國間的合作,支持亞太地區分辦事處的工作。充分利用一類理事國地位,維護好國家權益,創造更加有利于民航發展的國際環境。積極參與國際民航規則的制定,加強民航行業標準的國際交流,推動更多成熟標準向國際標準轉化。支持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地區民航事業的發展,宣傳持續安全理念,提升我國民航在國際民航業界話語權和影響力。
民航局將成立全面深化民航改革領導小組,負責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統籌民航局機關、直屬單位改革工作,指導協調行業改革。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