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失聯親屬“不眠夜”——去,還是留?
3月10日中午,臺灣慈濟基金會的志愿者在北京麗都飯店為馬航失聯航班乘客家屬提供簽證材料收集服務。中新社發 富田 攝
“去,還是留?”成為10日晚聚集在北京麗都飯店的失聯家屬最糾結的話題。
“沒有確切消息之前,我哪里也不去。”晚上8時許,老喬站在麗都飯店二層的失聯親屬聚集區門口,舉著護照告訴記者。他的話讓一些親屬點頭,也有不少親屬表情木然。
10日上午9時30分許,近80名失聯家屬等候在北京麗都飯店214房間,在工作人員的引領下到隔壁房間辦理簽證。據馬航現場負責人介紹,辦好的簽證已于18時前返還家屬,該簽證可在三個月內多次往返馬來西亞,每次停留時間不得超過30天。
老喬為圍在身邊的失聯親屬翻譯簽證上的英文。一位來自山東農村的失聯家屬告訴他,還是想去馬來西亞等,“好歹靠近出事的地方,有嘛事(什么事)也好早知道”。
二樓家屬聚集區除家屬、馬航工作人員和酒店人員,還有30多位志愿者。身著藍色長衫的中老年阿姨細聲柔語,不時給家屬端茶送水,安慰一些情緒激動的親屬。她們衣服后背上印著“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字樣。
在家屬聚集區的外廳,記者看到“指揮室”、“祈福和信息更新室”等,親屬們多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討論話題集中在去馬來西亞或其他國家等待,還是繼續留京等待。
“在哪兒等不是等,在哪兒等不是等!在哪兒等不是等!!”一名家屬聲音越來越高,情緒有些激動。
在馬航方面給出的三個方案中,既有安排部分失聯乘客親屬去馬來西亞可能出事地點附近等候,也有讓家屬留京等待或者回家等待,馬航方面承諾將與家屬保持聯系,及時通報最新信息。10日晚9時許,馬航方面稱將向每位乘客家屬發放31000元人民幣的特別慰問金。
離老喬不遠的地方,一位被大家叫做“紀真”的女士正打電話,她一面安慰電話那頭的人“沒事沒事,都會好的”;一面告訴記者,“他(失聯乘客之一)走得時候好匆忙,什么都沒帶。”紀真右手拿著電話,左手拿著簽證,不時抬起胳膊擦掉流出的眼淚。
曾在部隊服役的一位親屬告訴記者,他相信自己孩子可能還活著,“網上說掉在陸地上的生還概率有50%,掉海里就不行了”。他說,自己孩子的手機QQ至10日中午還在線,打電話仍能通,只是無人接聽。“這說明手機很可能掉在了陸地上”,他呼吁官方擴大搜救范圍,開展陸地搜救。相比于留在北京,他也更愿意到馬來西亞可能出事地點附近等待,“說不定會有奇跡”。
離記者約1米的地方,一位親屬正在微信中群“馬聯370家屬群2群”與其他群內成員討論“去還是留”的話題。他雙眉微蹙,手不斷顫抖,還會不時輕嘆。
在媒體整理的現場消息中,“還要多久才有消息?”成為失聯親屬口中最常問到的一句話。
11日凌晨即將到來,失聯時間已逼近72小時。老喬告訴記者,不管去馬來西亞還是留在北京,最想聽到的還是失聯航班的準確消息。“不管是死是活,好歹給個準信吧!”他說。(完)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