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客機失聯(lián)中國高效高質啟動運行應急機制
馬來西亞航空公司一架執(zhí)飛吉隆坡至北京的客機失去聯(lián)系后60多小時內,中國相繼高效率地啟動運行了體系性的應急機制,展現(xiàn)了“以人為本”與“生命至上”的理念。
獲悉事件后,中國第一時間開始采取應急行動,這不僅因為北京是飛行目的地、中國公民是最多乘客以及失聯(lián)區(qū)域鄰近中國。
“更重要的是,中國遵奉著人的生命最為寶貴的理念。”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說。
北京時間8日凌晨1時20分,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執(zhí)飛吉隆坡至北京的MH370航班在越南胡志明空中管制區(qū)失去通訊聯(lián)絡,同時失去雷達信號。機上共載有239人,其中,中國乘客154名。
獲悉消息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外交部和有關駐外使領館加強與所在國有關部門的聯(lián)系,密切關注搜救進展情況,全力做好應急處置和中國公民善后工作。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緊急同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通電話,敦促馬方迅速有力開展馬航失聯(lián)客機搜救工作。
8日中午,境外中國公民安全保護工作部際聯(lián)席會議召集人、外交部部長王毅緊急召開聯(lián)席會議。外交部、公安部、民政部、交通部、商務部、衛(wèi)生計生委、海關總署、質檢總局、國家旅游局、海洋局、民航局、國務院新聞辦等部門和北京市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縱觀事件發(fā)生后的中國反應與處理,中國政府和軍隊主要從生命搜救、國際協(xié)調、安置善后、事件調查等方面啟動運行應急機制。
生命搜救方面。8日10時30分,中國交通運輸部迅速啟動一級應急響應,成立馬航失聯(lián)客機應急反應領導小組。當天,該部即派出2艘專業(yè)救助船、由專業(yè)潛水員組成的應急救助隊和打撈專家前往可能的出事海域進行搜救。
自8日晚11時50分到9日17時,中國海軍導彈護衛(wèi)艦綿陽艦、兩棲登陸艦井岡山艦、導彈驅逐艦海口艦和兩棲船塢登陸艦昆侖山艦先后起航趕赴出事海域參與救援。
截至10日8時,綿陽艦和海警3411船已經(jīng)抵達相關區(qū)域開展搜救工作。
迄今為止,中國政府和軍隊共調派9艘艦只參與搜救,其中軍艦4艘,包括對海搜索綜合能力強大的現(xiàn)役最新型導彈驅逐艦,構成空中、海上、水下立體搜救力量體系。
國際協(xié)調方面。中國外交部、駐馬來西亞使館和駐越南使館在獲悉消息后立即啟動應急機制。外交部敦促馬來西亞等方面盡一切努力進行搜救,第一時間向中方和乘客家屬通報有關情況,并為可能的應急處置和善后工作提供最大方便。
民航局與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也啟動應急工作,積極與馬來西亞方面對接溝通、保持聯(lián)系和信息通報。
安置善后方面。首都機場應急小組積極做好機上人員家屬安置安撫、新聞發(fā)布會等現(xiàn)場處置情況。
中國保監(jiān)會8日晚發(fā)出緊急通知,要求各保險公司做好馬航客機失聯(lián)應急處置工作,抓緊排查乘客承保情況,積極做好救援理賠等各項準備工作。
北京警方緊急加派警力,9日為失聯(lián)航班乘客家屬啟動應急辦證機制,確保辦證家屬1小時內領取到護照。
事件調查方面。中國國家旅游局第一時間使用旅行社臺賬系統(tǒng),緊急核實、排查赴馬來西亞旅游團隊客人情況。
中國公安部已決定派工作組赴馬來西亞,與馬方就兩名乘客持他人護照登機事件開展聯(lián)合調查。
10日凌晨,外交部宣布,中國政府決定派出由外交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民航局組成的聯(lián)合工作組趕赴馬來西亞,配合馬方和各國開展事件調查,爭取盡快查清事件真相。
目前,馬航失聯(lián)客機仍不知所蹤,機上人員生死未卜,最緊迫、最重要的工作仍然是搜救。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日晚應約同德國總理默克爾通電話時表示,中方正在同馬來西亞等有關國家保持溝通,全力以赴進行搜救,不放棄拯救生命的努力。
薛瀾說,目前看來,中國政府與軍隊啟動運行的應急機制是有效的,已經(jīng)成功協(xié)調了各方面的工作和處置力量。
李克強總理5日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加強應急管理,提高公共安全和防災救災減災能力。切實維護中國公民和法人海外合法權益。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說,中國政府和軍隊在救援行動中展現(xiàn)出的快速、有力、高效,與集中、統(tǒng)一的體制和機制密切相關。
隨著中國與國際社會交往走向深入,越來越多中國人走出國門,這增加了中國公民及華僑華人在海外遭遇風險的可能性。中國政府和軍隊的海外救援應急機制在與日增多的國際事件中逐步成長。
北京大學政治發(fā)展與政府管理研究所副所長燕繼榮說,中國在國內積累了豐富的應急經(jīng)驗,但馬航客機失聯(lián)事件的搜救、調查等涉及范圍更廣,需要更多國際合作,中國應借鑒歐美等發(fā)達國家這方面的經(jīng)驗,并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完善應急機制。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wǎng)”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wǎng)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wǎng)”。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