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問馬航客機失聯:如飛行員劫機 乘客沒察覺?
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次航班失聯至今,來自26個國家的搜救力量仍未找到客機的下落。越來越多調查信息披露,但相關的疑問似乎并未減少。
1 、MH370偏離航線是人為?
航空專家:有跡象顯示經過精心策劃
不少航空專家認為,從航班失聯的時間和地點,到中斷與地面通信,有明顯跡象顯示這一事件在經過精心策劃后實施。而且,無論實施者是誰,這個人熟悉波音777-200型客機的操作并具有豐富的航空知識。
《紐約時報》17日援引美國高級官員的話報道,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次航班首次偏離航向可能由人為通過在駕駛室內的電腦系統實施,進一步加深了調查人員對航班偏離航線是由人為所致的觀點,同時也增加了航班機長和副駕駛身上的嫌疑。
馬來西亞當局已經針對機長和副駕駛展開調查,但尚未發現可疑之處。
2 、人為導致失聯是唯一解釋?
資深機長:“故意行為”不是唯一解釋
空中客車A330型客機機長比爾·帕爾默曾著書撰寫關于法航447次航班事實的細節和教訓。他認為,根據現階段公開的調查信息,“故意行為”可以解釋客機的飛行軌跡,但并不是唯一的解釋。
帕爾默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上撰文,就媒體披露的部分信息提出質疑。例如,有消息指客機在失聯后的飛行中曾出現高度急劇變化,可能是駕駛員故意操作以便讓客艙內的乘客和機組人員失去知覺。帕爾默說,飛行員難以逃脫飛行高度大幅變化的影響。
帕爾默認為,在自動駕駛關閉且無人操控的情況下,客機上的相關系統為了保持原有航速可能出現飛行高度的急劇變化以及線路的大幅度改變。即使自動駕駛關閉,777型客機依然能夠持續飛行多個小時。
3 、飛行員自殺的可能性存在嗎?
馬方回應:正在調查
馬來西亞代理交通部長希沙姆丁·侯賽因17日在回應機長或副駕駛自殺是否在調查范圍內時說,馬方正在調查。但他補充說,這只是調查的各種可能性之一。
美國航空安全專家約翰·考克斯說,MH370次航班失聯事件中的飛行員費力改變客機航向,與過去的疑似自殺案例所展現出的特點不符。
在以往空難事件調查中,“飛行員自殺”幾乎是一個禁忌。即便存在相關證據,調查人員和官員往往也不愿公開承認“飛行員故意墜毀飛機以達到自殺目的”的真相,“自殺”一詞也極少在事故調查報告中出現。
4、 是否降落在某個偏僻處?
航空專家:可能性不大
馬方宣布客機可能在失聯后持續飛行多個小時,且迄今為止沒有發現任何客機的殘骸、碎片,也沒有組織宣布為事件負責,不少人傾向于相信客機可能已經降落。
航空專家們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不大,但并非完全沒有可能。專家們的疑問主要在于,類似MH370次航班的大型客機幾乎沒有可能逃過沿途國家的雷達和天上的衛星監測,在完全不被發現和察覺的情況下安全降落。如果事件是劫機,控制飛機上超過23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并非易事;如果劫機者想把飛機用作其他用途,則需要想辦法為飛機補充燃料。
5 、馬來西亞拒絕聯邦調查局?
馬方回應:與聯邦調查局有合作
路透社援引美國聯邦調查局官員的話報道,截至17日,馬來西亞尚未要求聯邦調查局特工前往馬來西亞協助調查。
馬來西亞代理交通部長希沙姆丁·侯賽因18日回應,馬來西亞與聯邦調查局之間有合作。“如果聯邦調查局需要派更多專家,應該由他們告訴我們,因為我們不知道他們有什么,”希沙姆丁說。
美方消息人士披露,馬來西亞警方的確向美國的執法和情報部門提供信息,但是聯邦調查局只是通過美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的一名官員與馬方保持聯系。
聯邦調查局和其他一些美國執法機構先前曾表達希望派人到吉隆坡協助搜索的意愿,但明確表示事先必須接到馬方正式邀請。
6、如果飛行員劫機,乘客沒有察覺嗎?
馬航一空姐:客艙內人員有可能不知情
路透社援引一名匿名馬航空姐的分析說,如果接管飛機發生在駕駛艙內,乘客艙內所有人、包括空乘服務人員,完全有可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知情。這名空姐說,MH370航班在起飛40分鐘后提供夜間餐飲服務,在這一時刻,空乘服務人員一般都在忙著準備餐飲,而乘客或在睡覺或在等待睡前盥洗。“這是個紅眼航班,大多數人,包括乘客和空乘,都想早點睡覺。除非有恐慌的理由,否則沒有人會注意到飛機被人接管。”
7、 飛“北線走廊”,不會引起地面警覺?
馬航一機長:完全有可能
馬航一名主要航線的機長說:“完全有可能。”這名不公開姓名的機長說:“沒人會關注這些事情,除非他們發現飛機朝著某一個(敏感的)地方飛行”。飛機如果走商業航班的固定航線,保持商業航班的巡航速度,地面軍用雷達更不會對飛機產生疑問。況且,飛機是在夜間飛行。
8 、飛機靠長途低空飛行躲避雷達?專家對此問題存在不同意見
美國聯邦調查局前探員杰弗里·貝蒂認為,故意使馬航客機轉向者可能事先規劃好路線,以躲避雷達探測。在他看來,一名經驗豐富的駕駛員有能力察覺所有已知的雷達部署地點,確認雷達盲區。“美國去巴基斯坦抓奧薩馬·本·拉登的時候就做了這樣的事情。”
不過,數名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采訪的專家認為,難以長時間駕駛一架大型客機低空飛行。“這是一架空中的客車。我覺得,讓這種東西處在雷達的探測范圍外的難度超出想象。”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官員巴克·塞克斯頓說。
9、 如果飛機失聯后繼續飛行,為何沒有乘客通報情況?
專家:1萬米高空手機信號無法連接
在“9·11”事件中,一架遭劫持飛機上的乘客和乘務人員就通過電話向地面通報劫持情況。
香港科技大學主攻無線通信的電子學教授文森特·劉(音譯)說,“9·11”事件中遭劫持飛機低空飛行,而且接近城市,因此手機可以尋找到地面基站信號,而當飛機在1萬米高空巡航時,手機不太可能與地面基站建立通信連接。
香港大學無線通信技術教授林皇興(音譯)說,在某些情況下,機上手機即便可以搜索到地面基站的微弱信號,也不足以建立通信。另外,飛機的金屬外殼可能從某種程度上屏蔽和削減手機信號。可能建立連接的情形時,飛機低空飛行,乘客把手機貼在飛機舷窗上,對著地面基站的方向。
《紐約時報》17日報道,已確認馬航失聯客機上安裝有用于手機通信的無線電衛星通信設備,而且這一功能近些年來被植入飛機的電子娛樂系統,一般供商務艙和頭等艙乘客使用。但分析師判斷,如果有人故意關閉飛機的通信系統,也很有可能關閉飛機的娛樂系統,從而使整個機艙處于與外界無法通信的狀態。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