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媒促政府反思失聯客機處理問題:一直在否認
3月26日,馬來西亞官方在吉隆坡召開新聞發布會,馬來西亞代理交通部長希沙姆丁在發布會上宣布,新的衛星圖片顯示,在距離澳大利亞珀斯大約2557公里處有一個碎片帶,其中包括122個疑似來自MH370航班的物體,長度在1米至23米之間。中新社發 劉關關 攝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8日報道,馬航客機失聯事件已成為馬來西亞的國家危機。對此,馬來西亞媒體也反思政府處理不力及應對不當的問題。馬國媒體指出,馬航客機失聯以來,馬政府給外界的印象之一就是“一直在否認”,這些負面評論損害了馬國形象和聲譽。
《馬來郵報》指出,問題不在于這是一起匪夷所思和高度復雜的飛機失蹤事件,而在于馬國當局的應對方式。“過去政府嚴格控制國內問題的應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避開了公眾的批評,但這次事件是國際事件,再也不能按慣例來處理。”
事故版本太多缺乏總體協調
馬來西亞《新海峽時報》指出,從搜救工作展開之日起,包括民航局負責人、國家警察總長、移民局負責人、空軍將領及馬航首席執行員等在內的一系列高級官員,都對事件提供了各自的版本,但沒有一個總體協調。
該報批評說,馬來西亞高官們仍習慣“告訴”電視和報紙該如何做,但這種態度已不適合全球化時代,更沒法應對外國記者咄咄逼人的追問。
分不清信息公開與軍事機密
電子媒體“當今大馬”評論說,從搜尋剛剛開始時,外媒就不斷批評馬方的搜尋行動嚴重不足,其中主要問題表現在信息不透明及外交力量薄弱。
評論稱,馬來西亞政府分不清信息公開與“軍事機密”的分界點,使得大量的信息因疑似“軍事機密”而未向各國的搜救力量轉達,對搜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與政治扯上關系
馬來西亞多家媒體指出,客機失聯事件已被一些政黨利用,成了政治斗爭的新武器,更讓政黨對立的局勢出現新變化。
馬來西亞朝野雙方都有人借題發揮,包括機長和國會反對黨領袖安華的親戚關系、反對黨嘲諷馬華領袖英語不好不能勝任交長職,無法應對國際媒體等等,一再顯示有人乘機撈取政治資本。
機場安檢不夠及民航管理需改進
媒體指出,從客機失聯后最早爆出的乘客假護照事件,到后來的副機長曾邀女乘客進入駕駛艙,再到馬方雷達信息的不斷反復及外國衛星在本次搜救中占的主導地位,不難看出馬來西亞在民航管理方面的不足。
馬來西亞《星報》指出,此次事件暴露出馬來西亞機場的安檢力度嚴重不夠,航空公司的管理也存在問題。“冒用護照事件雖然后來證實和恐怖襲擊無關,但也暴露出機場在安檢方面的嚴重失誤。”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