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MH37013位中國乘客登機前的記憶碎片
【導語】:馬航失聯牽動著億萬人心,希望有關部門盡力盡責,給出一個交代。
馬來西亞航空代表與乘客家屬見面
13位MH370乘客登機前的記憶碎片
兩天兩夜,每個人都在等。
這么長的時間,足夠你們的親人仔仔細細篩一遍和你們在一起的所有細節和故事。
他們會去后悔錯過。就像登機前夜的乘客趙朋,錯過了和妻兒視頻的機會;就像接機的王穎,還沒有收到男友邢鋒濤的禮物——一塊皮質表帶的手表。
他們也想到了補償,如果你們回來。用更好地珍惜時光去補償。
邊亮京的母親說,這次回來,再也不讓他走了。燕子的父親安慰妻子,說女兒女婿一定會回來,隨后,自己在深夜的大巴里哭。
期待奇跡。
李潔的高中同學盧女士在微博上懇求。
“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祈禱好嗎?我們還有那么多話沒說完,很多事沒做完,甚至還有共同的夢想”。
盧女士覺得勇敢追求幸福的李潔一定會回來。
就像每個家屬在焦慮絕望之后,總盼望著突然而至的奇跡。
他們一遍遍撥打電話。一遍遍地翻看照片。回憶還能聯系時的每個細節。
然后,相信。這一次不過是暫時的中斷而已。
撥通的電話
邊亮京的弟弟一直嘗試著撥打哥哥的電話。
電話通了。嘟了三聲之后被掛斷。再撥,又被掛斷。
圍觀的人都說,這說明邊亮京還活著,至少,“沒掉到海里”。
邊家突然覺得有了希望。
邊亮京離家一年多了。他是長子,在石家莊學了五年醫,畢業后在一家小診所實習。他覺得掙得太少了。聽說去新加坡能賺錢,他離家去做了建筑工。
他不喜歡說苦,在電話里說得最多的是以后。第一年是新人,能掙四五萬。第二年是老工,“年薪小十萬”。他盤算著把弟弟接過去,“共同致富”。
和家人聯系多是通過電腦。看著妻子懷里的孩子,邊亮京總是咧著嘴讓孩子“叫爸爸”。他離開家時,兒子才8個月大。下個月,寶寶就滿兩周歲了。
盼邊亮京回家,家人等了375天。
昨天下午,麗都酒店雨軒廳,邊亮京49歲的母親側身靠著墻,“這回他要是能回來,我再也不讓他走了。”
撥通電話的還有劉強的哥哥。
昨天下午5點24分,麗都酒店214房間,30多人圍在失聯乘客劉強哥哥的身邊。幾分鐘前,他撥通了劉強在新加坡的號碼。撥通兩次,每次響三聲,然后語音提示無法接通。42個小時之前,劉強用這個號碼給哥哥報了平安。
劉強,山東人,在新加坡做建筑工四年多,每年回家一次。今年因為加班沒回來。3月,公司準了他半個月假。
7日上午10點,他給妻子南開芬打電話說了要回家的事。上飛機一個小時前,劉強給大他14歲的哥哥打了電話,告訴他自己馬上上飛機,早上六點多到北京。
8日上午,南開芬沒接到丈夫的電話。她打開電視看到MH370航班失蹤的消息,拜托熟人上網查了乘客名單,“一下蒙了”。
南開芬把14歲的兒子、8歲的女兒留在家,他們還不知道這件事。
在麗都酒店,她一直坐著。有人勸她去賓館休息。她說,“賓館太安靜了”。
撥通電話這事,在家屬間傳得很快。乘客黃天輝的哥哥試著撥了幾次。別人問他通了嗎?他眼睛死死盯著手機屏幕,沉默許久后說,“沒人接,嘀嘀聲也沒有”。
錯失的見面和禮物
在麗都飯店等消息的張靜一直后悔。
她后悔自己錯過了和老公趙朋登機前的那次視頻。3月7日,從新加坡轉機到吉隆坡的趙朋,結束了一年的勞務輸出合同,搭MH370航班回國,與河北定州家中妻兒團聚。
晚上10點多,趙朋在機場用QQ和張靜聯系。“視頻吧。”趙朋想看看網絡另一端的妻子和剛滿一周歲的孩子,他們好幾個月沒見面了。
“10點了,孩子睡了。”張靜不忍吵醒睡夢中的孩子。
兩人的對話結束于此。張靜想,反正老公第二天就回來了。
“我咋沒和他視頻。”張靜雙眼通紅站在家屬安置區的角落,不斷重復著這句話。
邢鋒濤的女友王穎(化名)期待著她的禮物和她的未婚夫。
從事大宗貿易行業的邢鋒濤,一年往返馬來西亞10多趟,MH370是他回國搭乘次數最多的航班。
回京前一天夜里,兩人還通了話。邢鋒濤說,在機場免稅店里,他為她挑了一塊手表,“皮質表帶的那種”。邢鋒濤上回也給女友帶了手表,王穎曾隨口說了句,她更喜歡皮表帶。
“只要是你挑的,我戴啥樣的都行。”王穎為男友的細心感到開心。
“最晚10點就能到家。”8日上午,邢鋒濤沒按時回來,王穎也沒接到電話,此時新聞里說,MH370消失了。
王穎瘋了一樣打邢鋒濤的手機,“國內的兩部手機和國外的號都接不通,我知道,他就在那架飛機上。”
失聯的客機上,坐著她的新郎,“今年,我們說要結婚的”。
王永剛和女友也要結婚了。27歲的王永剛,是工信部信息安全中心工作人員,3月4日到馬來西亞講課。他畢業于北京大學。他的高中校友說,永剛是江蘇阜寧2004年高考狀元,每次考試都是年級第一,“是那屆學生里兩個天才之一。”
愛情之旅
失聯乘客燕子和小偉結婚6年了。
燕子是家中獨女,兩人住在了女方家。
這次出行是因為今年計劃生個寶寶。燕子為生寶寶辭掉了工作。去馬來西亞,是為了讓自己更放松。這簡直是又一次蜜月之旅。
當知道航班失去聯系,燕子的媽媽不知道該找誰。看到電視上說乘客家屬都在北京,兩個人3月9日坐上了開往北京的高鐵。
她在車上的哭泣引起了另外一位乘客的注意。乘客是失聯旅客王曉(化名)和高上(化名)的親屬。這兩人正好是燕子小兩口一起報團馬來西亞五日游的好友。
這對好友的家人說,兩個人剛剛訂婚,這次旅行是為了慶祝訂婚。
除了他們,和燕子夫妻同行的還有一對夫妻,也是80后。這次,本來是這些年輕人的狂歡之旅。
王祈安(化名)有點后悔沒有陪陳昀去旅行。
陳昀拍了自己騎在大象上的照片從尼泊爾傳給丈夫,“我們在尼泊爾玩得很爽”。
王祈安在麗都飯店的家屬安置廳里,一次次打開這張照片,照片下面有他的回復,“祝你們玩得順利”。
陳昀2月底跟22個驢友前往尼泊爾,他們都有共同的喜好,愛旅游,喜歡攝影。
從華盛頓到加德滿都,陳昀已去過六七個國家,在尼泊爾的河流上、綠樹旁,遮陽帽擋不住她的微笑。
3月8日不到6點半,T3航站樓,王祈安站在M8出口,7點半,8點半,兩小時過去了,不見陳昀。
王祈安沒在機場死等,回家開電腦,失聯,還是失聯。
10點多,王祈安再也坐不住了,在麗都飯店的家屬安置區,他和懷著相同焦慮和悲傷的人們聚在了一起。
昨晚18時,王祈安坐在人群中間,抹了一把臉,再次打開手機,耳朵貼著聽筒,3月7日晚上,陳昀用語音在微信里喊他的名字。
“她屬雞,57歲,已經退休,兒子大了。”王祈安頓了頓,“她正是沒有負擔到處玩的年紀。”看著照片里的妻子,王祈安說。
“老董,不著急”
董國偉就這么和飛機一塊兒消失了。但學生們覺得,“董老師一點兒都不著急,他一定是想‘回來跟學生又有的吹了’”。
董國偉,南京市溧水區美術家協會主席、溧水書畫院院長,在溧水高級中學當美術教師。
他和南京幾位書畫家去了在吉隆坡舉辦的書畫交流筆會,在“江蘇隊員”里,48歲的董國偉年齡最小。
此前,不少朋友都不支持董國偉的馬來西亞之行。
溧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陳培盛就勸過幾次,“這個是民間活動,不是官方組織的,自己要交兩萬塊錢,不值。”
在陳培盛眼里,小董喜歡潛心作畫,教書育人。在學生印象里,“老董”包容、親切。
一名學生在博客中回憶,“很多同學在老董凌亂的家里吃著炸雞、薯條、薯片、冰淇淋,在祥和歡樂的氛圍里消磨完統考前的晚上”。
學生們都說董老師是好人。他們記得,三年來,董國偉義賣畫作捐助了十余位失學兒童,還多次把賣畫的收入全部捐給貧困孩子。
在溧水地方論壇,一百多名學生自發為董國偉祈福,“讓我們共同祈禱,好人會回來的”。
也有學生在用幽默的方式喚回老董。“每個高中都有一位奇葩老師,老董就是朵奇葩,走路上半身不動,總像是在飄,這下玩兒大了,飄去馬來西亞,飄不見了”。
同樣讓朋友感到豁達的是黎明中。他與老董同在畫家團里。
黎明中曾經是江西省省委副秘書長,練習書法有幾十年。
《中國書法》雜志編輯部副主任朱中原對黎明中印象深刻。他回憶,和黎明中初次相識是在2012年,“黎明中在上海辦了一場書法展”,很多書法界名人都來觀展,黎明中很感慨,說遇到了一生中最好的朋友。
兩人第二次見面,是在去年夏天。晚飯后,黎明中得知朱中原住在通州,非要留他在酒店里住一宿。
他開玩笑說,給你夫人打電話,說今晚和一個老頭兒同居,不要擔心。
那晚的長聊讓朱中原對黎明中有了更多的認識。
曾經在政界里起伏,他對人生顯得淡然自若。
朱中原還記得一次離別。那天,黎明中執意要把他送到機場,“我不肯,他卻一直送到地鐵里。“車開后我回頭一看,他還站在那不停揮手。”
失聯乘客最后的印跡
●“(我)過兩天就回家了,(你在家)別總跟爸抬杠。”
3月5日晚,在新加坡打工的邊亮京給河北保定的母親打電話,27歲的他在新加坡做建筑工,離家時兒子才8個月大。
●“早上6點半到,你來機場接我吧,到了給你打電話再出門,T3航站樓。”
這是陳昀在吉隆坡機場給丈夫王祈安最后的留言。57歲的陳昀曾去過六七個國家。
●“視頻吧。”“10點了,孩子睡了。”
3月7日晚10點,在吉隆坡的趙朋跟在河北定州的妻子張靜說,他想看看妻子和剛滿一周歲的孩子,張靜不忍心吵醒孩子,她至今懊悔。
●“終于可以回家了……第一站:佩斯~吉隆坡。”
吉隆坡只是石賢文的中轉站,3月7日14點39分,他在QQ空間發了一張吉隆坡機場的照片。
●安德魯,失聯的馬航MH370航班乘務長(CS,chief steward),起飛前曾給母親凱瑟琳打電話,“他告訴我他給我轉了一些錢。”事發當天,凱瑟琳在家中期待兒子平安落地時,得到兒子所在航班失蹤的消息。
●3月6日,董國偉在朋友圈里發布了失蹤前最后一條訊息,這位南京市溧水區美術家協會主席,拍下展會上自己的畫作,放上了在中華大禮堂前的留影,別無多言。
一夜守候
百余位失聯者家屬徹夜未眠,組成“家屬協會”聯合
這是最難熬的時刻。
3月8日晚到9日清晨,MH370失聯后的首個夜晚。被夾在希望和失望之間,失聯者家屬在黑夜里更加無助。
“求求你,給個信兒吧”
3月8日晚7點。
晚飯時間。麗都飯店雨軒廳里的家屬開始走動。
有不少人選擇不去吃飯,一位中年女性看窗外嘟囔說“天黑了,更難有消息了”。說完她倒在身邊同伴的懷里,哭了。
前半夜,家屬們之間的交流不多。整個白天哭得太多了。大部分時間,很多人都呆坐著。
大廳里沒有電視,人們大都雙手握著手機,不斷刷新頁面。有20多位老人家屬,不懂手機的他們依靠身邊的年輕人講解。
最受關注的是“越南海域發現兩條20公里左右的平行油帶”。
“發現油帶是不是就能找到飛機了?”也有悲觀的,“難道飛機都解體了,只留一些油在海上?”
互相的詢問沒有答案。
將近11點,家屬開始情緒失控。一名喬姓男子在樓道里大喊:“你們知道這100多人什么心情嗎?求求你們給個信兒吧!”
一名女家屬被牙痛折磨,就是不肯去休息,“守這一夜,也許這誠意能感動上天,就有消息了呢?”
12點以后,情緒變得干燥易燃。一名女性家屬突然喊道,“這里面有記者,我的照片被放到網上了,你給我出去!”被冒犯的家屬們找到了混在人群中的一名記者,一個男子對著記者就是幾腳。
馬航的新聞發布會還在延遲,人群中不知誰高喊“既然他們不來,那我們就去吧。”大家齊刷刷地站起來。
最終,馬航工作人員在電話中承諾,“發布會后,高層第一時間趕來會見家屬。”
人們重新回到了二樓大廳。
“我不能失去他,我女兒也不能”
從凌晨一點到三點半,又一輪等待。期間有人踢掉了警方拉起的隔離線,商量著如何與馬航交涉。
派出所的警察連續四次囑咐家屬:不要有過激行為。
3點30分,馬航高層和志愿者到了雨軒廳,在連續回答了幾次“暫不知道情況”、“暫時沒確切信息”之后,現場一問一答的節奏被徹底打亂。
一名老者沖到最前面,“我們等了你們24個小時,你說的都等于沒說。”隨后頓了頓說,“我家一家六口,六口人都在上面……”老人望著馬航的CEO,手舉在半空,說不出一句話。
有家屬直接用英文同馬航高層交涉。現場哭聲、罵聲一片,不管什么問題,得到的回答都是“在沒確切消息之前,我們不能發布任何臆測信息。”
凌晨5點,身穿藍色馬甲的馬航志愿者試著擁抱每一名家屬,詢問他們是否需要幫助,大廳里散落的哭聲再次集中。
一名馬來西亞志愿者來到一個穿綠色羽絨服的女士面前。她把肩膀搭在女人身上,用英文說了句“非常理解您焦急的心情”。女人帶著哭腔用英文回答:“我不能失去丈夫,我們還有個7歲的女兒,她一直問我爸爸什么時候回來。我不能失去他,我的女兒也不能。”說完,埋在志愿者肩頭放聲大哭。
六點半,天亮了。這個過程中,“家屬協會”一詞被特別提出。收集家屬名單、建立微信群,等待天亮時,家屬慢慢走向聯合。“到底多久才會有消息?”仍然是他們互相問得最多的一句話。
MH370失聯48小時全景追蹤
3月9日
失聯25小時
3:40 馬航方面工作人員終于與家屬們見面,馬航方面否認曾經發布“飛機在越南迫降”的消息,稱目前仍無飛機確切下落。
失聯31小時
9:00 我國12名潛水員趕赴飛機失聯海域。
馬航與家屬進行一對一談話。
9:38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協助調查MH370遭遇恐怖襲擊的可能性。
失聯32小時
10:50 馬航商務總裁推測,未找到黑匣子可能是飛機解體嚴重。
10:08 馬航稱已30小時沒信息,持悲觀態度,請家屬朋友們做好心理準備。
10:00 馬航發布第7份聲明,稱將與美國災難復原管理專家組協作。
失聯33小時
11:50 馬來西亞民航部門澄清:只有兩位乘客用偷來的護照登機。
馬航否認飛機機械故障。
11:47 馬來西亞交通部稱目前搜索范圍已經擴大。
失聯34小時
12:07 馬來西亞交通部長表示,不排除MH370班機“遭劫持”,正在調查。
12:10 我國海警船已抵疑似失聯海域。
失聯35小時
13:20 馬航發布會:有跡象顯示飛機嘗試過往回飛,但是具體往回飛了多少等都需要再調查確認。
13:23 馬來西亞民航局:已獲得冒用他人護照登機的兩名乘客的視頻錄像。
失聯36小時
14:35 馬民航局相關人士:5人辦妥登機手續但最后決定不登機。
14:56 美國官員:失聯飛機消失地點未發現爆炸證據。
失聯37小時
15:00 家屬代表發表聲明:要求17時前公布真相。
15:41 馬航總裁聲明:已向所有家屬發出第一筆財務援助。
失聯38小時
16:00 馬航發布會:目前信息顯示所有乘客證照相符。
失聯39小時
17:00 馬航表示,第一批家屬預計最快11日可到吉隆坡。
失聯41小時
19:12 越南發現一條新油帶。
失聯42小時
20:55 越南軍方發出一張在海面搜尋到的疑似舷窗或門的漂浮物照片。
失聯43小時
21:08 馬民航部門代表表示:油跡目前不能確認是否來自失聯飛機;越南島嶼附近發現的殘骸并非飛機部件;不能完全排除劫機可能性。
21:24 國際刑警稱正在調查馬航失蹤航班可疑乘客。
失聯44小時
22:03 越南海域發現疑似艙門和機尾的碎片。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