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專家為MH370航班乘客在京家屬解答疑惑
昨日(12日),民航局組織多名專家在北京麗都飯店為馬航失聯乘客家屬們解答相關知識,對家屬普遍關心的黑匣子信號等疑問進行了重點解讀。
黑匣子可能部分關閉?
鑒于MH370航班的機載應答器和ACARS系統先后被人為關閉,黑匣子同樣也面臨部分關閉的風險。
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航空安全研究所副所長舒平透露,波音777飛機在飛行過程中,艙音記錄器可以人為關閉,只有飛行數據記錄器無法人為關閉。飛機的兩個黑匣子上分別固定有水下定位信標,均以37.5千赫茲的頻率向外發送脈沖信號。
對于有媒體報道稱信號的衰減可能是由于電池電量減少導致,舒平表示,脈沖信號的頻率一般不會發生太大變化,電池衰減只會改變信號傳播的距離。通常,黑匣子信標的信號傳播范圍是方圓7公里以內,以目前電池快要耗盡來推算,傳播范圍應該不到方圓4公里左右,搜尋范圍可以進一步縮小。
但目前問題的關鍵是,疑似信號是否來自MH370航班的黑匣子。所有民航飛機的黑匣子定位信標都是37.5千赫茲這個頻率,單憑接收到的黑匣子信號難以判斷這個黑匣子屬于哪架飛機。另外,也不排除因為海底地形等因素造成信號的強弱發生變化。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疑似信號被確定來自MH370黑匣子,精確定位和打撈仍需要耗費較長時間,因為水深4500米的海底地形復雜,搜尋和打撈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家屬們要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應急定位發射系統失靈?
在麗都飯店家屬溝通會上,關于馬航未接收到MH370遇險信號的問題屢次成為關注焦點。“是否意味著飛機根本沒有墜毀?而是成功迫降在了某個偏僻的地方?”苦等一個多月的家屬們仍懷有最后一線希望。
在大型民航客機上,都裝備了“應急定位發射裝置”,可以在飛機遇險時自動向衛星發送地點信號。但MH370為何沒能發出遇險信號?
舒平解釋說,ELT發射遇險信號需要一定的先決條件,遇到強沖擊、空中解體、機體浸水但還浮在水上等情況下才會自動觸發。但如果飛機一頭扎入海中,無線電波在水下根本無法傳輸。
“還有一種可能,如果ELT裝置被散落的金屬物體遮擋覆蓋,無線電波也會被屏蔽。”舒平介紹,在包括法航447在內的多起空難事故中,ELT裝置都沒有發揮相應作用,畢竟測試條件下所能達到的功效與飛行事故中的實際應用情況存在巨大差異。因此,對ELT的持續改進是國際民航界一直在研究的問題。
事故調查會很快有結果嗎?
“只有找到黑匣子,很多問題才能有答案。”在與中國家屬的溝通會上,馬來西亞代表多次表示,不會放棄打撈黑匣子。黑匣子包括艙音系統和飛行數據記錄系統,能提供事故原因的重要線索。MH370的黑匣子可以保存最后2小時駕駛艙聲音記錄和25小時的飛行數據記錄,但黑匣子并非100%可靠,也可能發生被損壞的情況,可能沒有聲音或者沒有數據。
“每次調查都是很痛苦的經歷,看到了太多哭泣、憤怒,但想要找到真正的結論必須保持理性,不能以過分的感情色彩去影響調查進程。”多次參與航空事故調查的民航專家栗牧懷認為,航空事故調查國際化程度很高,嚴格遵循國際民航組織規定,馬來西亞方面應該很難刻意隱瞞重要事實。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