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0億投資首都第二機場 航空公司爭奪時刻資源
一直處于迷霧之中的北京首都第二機場,由環境保護部揭開了神秘面紗。
近日,環境保護部發布的一份關于《北京新機場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下稱“報告書”)中,詳細披露了首都第二機場的總投資。根據可研計劃,新機場總投資高達860多億元。《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這與記者于2012年7月份獲得的790億元投資數據相比,發生了較大增長。
此外,尚在籌建中的第二機場吸引了各大航空公司的注意,在近期民航局主持召開的內部協調會上,多家航空公司表達了希望進駐的愿望。
巨資籌建
高達860億元投資的首都第二機場,位于北京市大興區榆垡鎮,距天安門正南46公里,距首都機場直線距離70公里。
但是關于第二機場的進展卻一直處于保密之中。近日,環境保護部發布的報告書中披露了相關細節,第二機場總投資達到860億元,其中機場工程總投資799.87億元,機場空管工程23億元,北京終端管制中心工程18.8億元,供油工程19.9億元。
而記者于2012年7月份從民航局獲得的內部文件顯示,當時首都第二機場設計的總投資約為790億元,除了150億元用于拆遷安置外,其余部分主要用于機場硬件設施建設、航空公司運營中心建設、空管系統建設和供油系統建設四大部分。
第二機場被寄予厚望,它被看作是緩解北京飛行資源緊張的巨大幫手。根據規劃,考慮到工程投資及一次規劃、分期建設等因素,本期工程中的飛行區跑道、滑行道系統按照每年62萬架次設計并一次建成,航站樓按滿足年旅客吞吐量4500萬人次建設,建筑面積70萬平方米,貨運區則按滿足貨郵150萬噸的目標進行建設。
上述目標年限為2025年,按照遠期規劃,首都第二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將高達1億人次,貨郵240萬噸,航班84萬次/年。
此前,民航管理干部學院原院長田保華向記者預測:“計算機場本身的工程投資,再加上高速公路修建、水電設施和排污設施等,第二機場總投資或高達千億元。”建成后,首都第二機場也將無可爭議地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機場。
分食資源
尚在籌建中的第二機場吸引了各大航空公司的注意。對于飛行資源已經飽和的北京市場而言,第二機場的出現意味著利益的重新分配。
民航局局長李家祥曾在內部會議上表示,受現有首都機場保障能力的限制,每天大約有300個飛行架次無法安排,潛在需求超過1000萬人次。目前國內尚有60多個機場、11家航空公司未取得首都機場航權和航班時刻。
這讓各大航空公司躍躍欲試。受制于北京空域資源緊張和機場時刻緊缺的制約,很多航空公司未能如愿開通航線,或者取得理想的航班時刻,第二機場的籌建無疑讓他們看到了曙光。
記者獲悉,目前申請入駐地方航空最為積極的航空公司可以分為幾個陣營,一是以南航為代表的國有航空集團,二是廈門航空等地方航空公司,三則是以春秋航空為代表的民營航空。
目前,南方航空[-0.42% 資金 研報]和東方航空[-0.43% 資金 研報]旗下的中聯航都已經明確表態,將入駐成為首都第二機場的基地航空公司之一。記者從內部人士處獲悉,首都第二機場的進駐采取了基地航空公司優先原則。“這也是機場時刻分配的慣例,優先基地航空公司,有利于它們打造航空網絡和樞紐。”上述知情人士稱,按照這個原則,國航、東航、南航、海航是最初確定的一批進駐航空公司。據悉,一直試圖建立北京基地的河北航空也在考慮之中。
此外,在航線和航班時刻分配上,第二機場也將參考航空公司的運營能力,以“五率”作為指標考核。所謂五率,是指航空公司的飛行事故征候萬時率、公司原因航班不正常率、旅客投訴萬人率、正班執行率、基金繳納率。另外,一些邊遠地區航線與具有政治意義的航線也會被優先考慮。
“考慮到第二機場容量較大,民營航空也有希望從中分得一杯羹。”春秋航空總裁助理張武安表示。
膠著難題
早在2012年年底,首都機場集團的工作小組就已經開始向歐盟商會航空工作組做了第二機場的推介和演示。一位參加該推介會的歐洲航空公司高管告訴記者,該工作小組表示第二機場的工程約在2017~2018年間結束。
但記者從民航業多個渠道獲悉,第二機場的籌建處于膠著狀態。“目前的態度是地方政府比較積極,而民航系統比較冷靜。”一位接近核心層的人士向記者透露。
其中一個原因是,第二機場跨越北京市界,并占用河北省部分土地。
記者了解到,首都第二機場的管理權已經確定將交予首都機場集團公司,但其所有權將由建設投資比例來決定。按照我國機場投資的慣例,民航局和地方政府將負擔相關的投資費用,但記者獲悉,目前民航局、北京市、河北省就如何分攤機場本身 建設費用和配套項目建設資金,尚沒有公布的確切比例。
此外,第二機場巨額的投資也引發了民航系統關于資本能力的擔憂。在涉及第二機場的問題上,渣打銀行在其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該行相信第二機場的資本支出計劃是首都機場(00694.HK)一個重大的風險。
這樣的擔心無不道理。此前,首都機場收購了國際機場的T3耗資達到269.41億元人民幣。根據媒體公開披露的信息,這近270億元的投資中,約有47億元是政府投資,38億元為首都機場集團出資,其余資金來源為商業銀行貸款。據悉,銀行貸款曾經一度給首都機場帶來較大的財務壓力,以收購T3一年后為例,首都機場折舊及攤銷費用較上年同期增長280.28%。
不過在上述知情人士看來,第二機場的籌建是大勢所趨。“從長遠來看,第二機場將帶來巨大的飛行資源能力釋放和經濟拉動能力,現在需要的也許只是來自政府高層的推動和制度設計。”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