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門戶東移 中東、亞洲機場崛起
中東和亞洲的機場近來能見度大幅提高,不僅國際線旅客大增,機場設備也愈來愈龐大,凸顯世界門戶逐漸從西方移向東方的轉變。
日經新聞報導,今年1至3月間,阿聯的迪拜機場共有1836萬名國際航班的旅客,倫敦的希斯洛機場只能以1603萬人退居第二。
隨著全球樞紐的競賽日益白熱化,希斯洛機場除了面臨跑道不足與擴建瓶頸的問題,還有更大的挑戰:在新興經濟體成長的帶動下,全球航空業的勢力逐漸由西方轉向東方。
阿提哈德航空(Etihad)執行長霍根表示,阿布達比國際機場位于世界中心,波灣地區有地緣優勢,可以串連亞洲、歐洲和非洲。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去年中東乘客數成長11%,增幅傲視各區。
中東波灣一帶目前有三座國際機場,都在方圓200公里內,分別是阿聯境內的兩座國際機場-阿布達比和迪拜,還有卡達首府杜哈。
這三座機場都在爭搶全球航空重鎮的地位,資本投資競爭激烈。杜哈5月剛啟用一座新機場,一年可容納5000萬名乘客。迪拜也正興建第二座國際機場,希望成為一年可容納1.6億名乘客的全球最大機場。阿布達比打算在2017年興建新航空站。
東南亞也正積極擴建機場。全球最大廉價航空機場5月在吉隆坡國際機場開幕,一年可容納4500萬名乘客,已經威脅到當地一哥的新加坡樟宜機場。菲律賓生力集團(San Miguel)則提議在馬尼拉灣興建大型國際機場。
因此,對香港和仁川這兩座北亞機場來說,爭奪全球樞紐的競賽只會變得更刺激。
業界人士也密切關注中國在北京興建第二座國際機場的計劃,最快2017年上路。由于從北京起飛、經曼谷飛往紐約的航程,比從東京成田機場起飛少了1000公里,外界擔心,成田最倚重的跨太平洋航線可能轉移到新的北京機場。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基礎設施不足經濟放緩 中國航空業擴張遇阻力
- 下一篇:新舟60,動了誰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