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內地交通提速 深圳機場加強吸引港客
隨著香港與內地海陸跨境交通設施的逐漸完備,從深圳機場搭乘跨境大巴或在碼頭乘坐渡輪,到香港市區單程不過45分鐘,旅客一下飛機最快只需要1個小時就能抵達香港市區。
在內地經商十余年的李先生告訴記者,2001年他第一次從深圳機場搭乘飛機時,從香港市區到深圳機場,整整花了5個小時,“先從香港九龍坐火車到深圳,過關后還要坐2多個小時的中巴才能到深圳機場。”
李先生回憶,“火車票加上打車的錢,也不是個小數目了。”不過很快地,九龍、佐敦、灣仔等多條跨兩地線路開通后,李先生就能利用大巴往返深圳機場,不僅費用大幅度減少,所耗時間也成倍縮短。
深圳機場股份航空業務部總經理龍強表示,“2008年10月,深圳機場設立了香港機鐵九龍站城市候機樓,旅客可以在此辦理深圳機場登機手續后,乘坐直通巴士,經由深圳灣口岸,抵達深圳機場安檢登機,全程僅需75分鐘,中間基本沒有紅綠燈阻塞。”
雖然欣喜跨境交通的迅猛發展,李先生也提出,現階段各個關口的機場接駁設施仍有不足之處,“羅湖口岸到深圳機場的接駁還是很不方便,大巴和地鐵都耗時比較久,希望能盡快開通口岸直達機場的地鐵快線,方便香港旅客。”
南有香港國際機場,北有廣州白云機場。一直以來,深圳機場的航班都難以飛出亞洲,而珠三角航空資源的重疊亦是影響深圳機場國際化程度的主要原因。
“作為一個區域性樞紐機場,定位直接決定了深圳機場在整體規劃、硬件設施、航班時刻等方面受到的制約。”深圳市航空運輸業協會秘書長聶睿姬表示,內地三大航總部分布在北上廣,深圳并沒有列入走出國門的第一站,可謂“先天不足”。
聶睿姬指,香港是國際自由港,國際航線網絡健全,香港機場則以長途、洲際客運航班為主,內地航線為輔;廣州機場是國家定位的大型國際航空樞紐,在發達的國內航線網絡基礎上,優先發展以大洋洲為主的中長途國際客運航班。深圳則定位在重點拓展東南亞、東北亞地區的4小時左右的中短途航線上。
今年以來,深圳機場新開通了韓國濟州島、印尼巴厘島、毛里求斯路易港三條定期國際客運新航線,加密了首爾、曼谷航線。然而,在港人何先生眼中,香港機場仍是搭乘國際航線的優先選擇。他指,“香港的國泰航空實力很強,給我們的安全感是國內航班不能比的。同樣線路,除非深圳機場在價格上能便宜近千元人民幣,否則很難給予考慮。”
今年1至9月,深圳機場國際旅客吞吐量更同比增長22.2%,南航、亞航、春秋航空等航企相繼發力開辟新的國際航線,與香港機場爭搶珠三角國際客源。不少在內地有生意往來的港人坦言,深圳機場國內航線優勢明顯,因公北上,大部分時候更愿意搭乘從深圳機場出發的飛機。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