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眾籌:"賣水"項目來了"開礦"仍待破冰
“我們愿意做在金礦邊上賣水的那個人!”12月10日下午,上海莘閔高新技術暨回國留學生科技創業園區的會議室里,通用航空垂直門戶網站“極飛網”首席執行官朱方明對臺下的潛在投資者們如是說。這是一場由知名眾籌平臺“原始會”組織的眾籌線下路演。朱方明用以向聽眾說明的,就是那個著名的商業案例寓言--某座金礦上,揮汗如雨的眾多淘金人未必都挖到了金子,但擺攤向淘金人賣水的生意則一直紅火。如是比喻,似乎也折射出眾籌這一互聯網時代金融新模式在民航領域的情形:投資者確實已經躍躍欲試,但實質操作的大多還是民航產業鏈外圍的“賣水”項目,真正要進入產業核心的“開礦”環節,仍然有待破冰。
預約金額超預期 眾籌投資者熱捧通航概念
極飛網于年初上線,負責人朱方明說,近年來低空開放、推動通航發展成為熱點,特別是今年的諸多政策消息,使他和創業團隊伙伴們都看好通用航空產業。這個創業團隊將極飛網定位為“通航領域的汽車之家”,“就像買車的時候,你會根據自己的需要,對比感興趣的車型、看他們的評測報告,醫院、農牧或者消防等等潛在用戶要買通航飛機也有這個需要,但這些用戶不是專業研究通航的,就可以由我們替他們來做”,朱方明如是說。
打開極飛網,果然看到,用戶可以直接在網站上選擇機型,然后由網站提供該機型不同銷售商進行比價,用戶也可以提出預算、需求,網站會根據這些標準推薦相符的機型,這與汽車甚至電腦、辦公用品等商品的垂直門戶網站頗為近似。
上線大半年后,極飛網創業團隊初期自行投入的70萬元現金已花費過半,自然需要尋求投資來源。眾籌投資人對于通航的熱情在此充分體現:極飛網創業團隊愿意將10%股份以620萬轉讓給原始會平臺的眾籌投資人,每份眾籌份額為20萬元;根據原始會規則,這個項目網上公布后,有181天接受投資預約的期限,然后關閉、最終落實;而極飛網只用了差不多一半時間,收到的眾籌預約就已經超過1400萬元,是計劃吸引投資的兩倍多。
另一個參加此次路演的航空項目FlexBot迷你飛行器,項目負責人同樣對記者表示,吸引投資本身對他們并非大問題。這種機身通過3D打印制造、個頭比成人手掌略大、可以開源改造的迷你飛行器,此前已在海外眾籌平臺上進行過一輪融資,成功獲得50多萬美元。得到資金支持后,飛行器在歐美市場銷售頗為火爆,不少美國家庭將之作為孩子動手搞科技制作的途徑,還有粉絲在美國為之成立了網絡社區。由于銷售成功,二代產品已經推出;創業團隊則利用經營收入贖回了上輪融資時出售的股份,并打算進入國內市場和眾籌平臺。他們的目標是以20%的股權眾籌大約6000萬元,同時已經有國內電力企業與這個創業團隊聯系,研究用他們的飛行器進行高壓線巡線。
項目有限 民航握手眾籌仍有大空間
雖然此次登場路演的兩個通航創業團隊受到歡迎,不過在眾籌這個依托互聯網金融而發展迅猛的投資領域,航空項目仍然身影寥寥。以原始會為例,在其目前約250個得到批準的上線眾籌項目中,屬于民航行業的僅為個位數,而在這家眾籌平臺收到的總共2500多個眾籌申請中,也只有約10個民航項目,遠遠不及移動軟件開發、健康管理、生活服務等行業。
民航是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在中國更是一個高速發展中的行業,對于民航領域的創業項目和眾籌投資者來說,無疑極有雙贏的機會--比如根據原始會的注冊投資人標準,家庭凈資產在300萬元以上可以注冊,該平臺上已經注冊的投資人80%都不在國內一線城市,本就常常苦于沒有合適投資途徑;另一方面,來自國內銀行界的統計研究顯示,我國家庭凈資產超過300萬的投資人規模已經以千萬計。
眾籌的效率對于民航創業團隊也有獨特價值--極飛網首席執行官朱方明說,網站上線之后,他們早就開始找投資伙伴,可大半年間拜訪的諸多機構,都還沒有進入實質注資的環節,但在眾籌網絡平臺上,僅僅幾個月就迅速贏得了兩倍多的預約。
迎接雙贏 有待政策與金融創新撬動
民航產業與眾籌都在迅速成長中,一方有資金需求,一方有項目需求,為什么合作雙贏的龐大潛力尚未被完全激發?已亮相的項目也還沒有深入諸如航空運輸、通航飛機的管理運營服務和飛機銷售等民航產業更加核心的環節?
有眾籌平臺高管表示,問題的答案應該不出在資金上,因為國內已經有為一個手機APP贏得數千萬眾籌的商業案例,而這樣的水平,至少在通航服務、公務機銷售等項目中已經達到資金門檻;政策和投資環境的進一步撬動才更加重要。上述以一個APP而獲得數千萬元眾籌的要因,便是該項目具備視頻牌照,而中國低空開放、推動通航的政策,尚在從原則到細化的過程中,一旦更具可操作性的文件、政策出臺,投資者也將會隨之進一步關注。這一觀點也可以為極飛網的網頁點擊量增幅所佐證--該網站從零開始,現在的日點擊量達6-7萬,其間增長并非是一條上行直線,而是由幾個明顯的臺階組成,每逢有關于通航的重要利好政策出臺,網民點擊數字就會上一個臺階。
除了政策因素之外,民航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安全因素也是左右眾籌投資者投資計劃的要因之一。在民航眾籌項目的創業初期,也許一個安全事故就足以讓尚幼小的企業完全夭折,眾籌投資者自然跟著損失巨大。
證券投資領域的專業人士告訴記者,對于這一問題,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有不少金融工具來分擔風險,比如保險公司可以先為創業項目提供保險,再將保單以證券化的形式在市場上發售,從而將風險分散到諸多市場參與者,避免少數投資人承擔。但其表示,在國內這樣的形式尚沒有得到允許,由于我國證券市場發展時間較短,也缺乏其他金融產品可以提供類似支撐;因而,未來同樣有待金融創新推動投資環境的不斷完善,從而為包括民航在內的實體經濟各行業源源注入新活力。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大鬧亞航男女被曝回國后再次鬧事 機場公安稱:沒聽說
- 下一篇:歐洲“最忙機場”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