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航優先分食北京新機場基地公司
誰能入駐北京首都第二機場?此前一直處于迷霧之中,不過,國家發改委15日公布的一份批復報告,終于將謎底揭開。
在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北京新機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中,主要建設內容包括航空公司基地工程,其中透露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含中國聯合航空有限公司)、中國航空集團公司(含北京航空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等進駐新機場設置基地。
這也意味著,三大國有航空率先拿到了首都第二機場的進駐權,而此前呼聲很高的河北航空卻未在此列。
長久以來,商務客眾多的北京市場,一直都是國內航空公司的必爭之地,但主要是國航的大本營,其在北京市場的航班時刻和份額都有明顯優勢。
最近幾年,南方航空(600029.SH)、東方航空(600115.SH)、廈門航空等也陸續獲批在北京開設分公司,但受制于北京空域資源緊張和機場時刻緊缺的制約,很多航空公司無法取得理想的航班時刻和航權。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在南方航空接收首架A380巨無霸飛機時,就表示最適合用其執飛北京始發的國際航線,然而,當公司已經接收完訂購的5架A380時,北京始發的國際航線依然沒有拿到。目前,5架380只能執飛廣州始發的國際航線和部分國內航線,而對于更賺錢的商務客市場,廣州顯然沒有北京大。
不僅僅是國際航線,春秋航空等民營航空希望開通到北京的國內航線也是困難重重,即使拿到航權,時刻也不理想。
民航局局長李家祥就曾在內部會議上表示,受現有首都機場保障能力的限制,每天大約有300個飛行架次無法安排,潛在需求超過1000萬人次。目前國內尚有60多個機場、11家航空公司未取得首都機場航權和航班時刻。
因此,首都第二機場的籌建無疑讓眾多航空公司看到了曙光,紛紛表達了希望進駐的愿望。對于飛行資源已經飽和的北京市場而言,第二機場的出現也意味著利益的重新分配。
早在2011年,南航集團就曾與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新機場建設北京航空運營總部和顧客服務中心,投放空客A380、A330等大型先進客機。而東方航空也曾明確表示,希望旗下正在轉型低成本的中國聯合航空有限公司入駐首都第二機場。此外,廈門航空今年收購河北航空,看重的也是其入駐首都第二機場的希望很大。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發改委發布的批復報告中,只提到三大國有航空設置基地的信息,河北航空尚不在列,而國航如何分配首都機場和第二機場的航線網絡,也將是未來的關注點。
根據發改委的批復,機場工程總投資高達799.8億元的首都第二機場,位于北京市大興區榆垡鎮,距天安門正南46公里,距首都機場直線距離70公里,比上海虹橋機場和浦東機場之間的距離還要遠。而在上海,虹橋機場主要是國內航線,浦東機場主要是國際航線,兩個機場之間的接駁時間問題,一直讓主做上海樞紐的東方航空很頭疼。
而對于三大國有航空來說,傳統的京滬廣三地割據的局面,正在通過互相滲透慢慢被打破。除了爭奪北京市場,國航和南航也陸續在東航的大本營上海成立了分公司,通過拿下深航51%的控股權,國航還切入了南航的大本營華南市場。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