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關注中國大飛機首飛推遲
寄托著國人對航空工業厚望的C919國產大飛機日前傳出首飛推遲的消息。有航空專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研制一款全新的大型民航飛機是龐大的系統工程,即便經驗豐富的美國波音公司、歐洲空客公司近年也都曾遭遇進度屢次拖延的情況。對于技術底子更薄的中國商飛公司而言,在努力保證研制進度的同時,如何將工作做扎實、確保飛機的安全可靠性更為重要。
據路透社14日稱,C919首飛時間原計劃2015年底,但最新消息顯示首飛時間將推遲到2016年上半年。同時交付時間可能也從原計劃的2018年推遲到最晚2020年。這意味著C919開始服役的時間將晚于空客A320和波音737改良機型,后者將在未來兩年開始服役。
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航空專家表示,即便外媒報道屬實也不意外,新型客機的研制時間表出現變更并不罕見。波音787客機研制時曾5次推遲首飛時間,直到2009年12月才首飛,比原計劃晚了兩年多。類似的首飛推遲情況在空客A380上也曾出現過。該專家解釋說,部件質量、設計問題等都可能導致進度拖延。對此,飛機制造企業不能為趕進度而忽視安全問題。為與空客公司爭奪市場份額,波音787急于追趕進度,首架飛機下線時甚至還未完工。這種倉促趕工最終在正式投入運營后出現惡果。2013年1月,日本航空公司的波音787在5天內相繼出現5起起火、漏油等事故,嚴重影響該機的聲譽。中國專家表示,與歐美航空巨頭相比,中國在技術和經驗上的儲備更少,對飛機的安全性必須要求更高。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