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總理:MH17事件調查將啟動“B計劃”
7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就設立國際法庭調查馬航MH17去年在烏克蘭東部沖突地區墜毀事件的決議草案進行表決,俄羅斯投出反對票,草案未能通過。引發國際熱議的同時,烏克蘭方面稱參與該事件調查的多國將啟動“B計劃”。
決議草案緣何被否
針對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17航班空難成立國際法庭的決議草案,是由參與調查此事件的馬來西亞、荷蘭、澳大利亞、比利時和烏克蘭五國共同起草的。去年7月17日,由阿姆斯特丹飛往吉隆坡航班號為MH17的客機,墜毀在正在戰爭中的烏克蘭東部,機上乘客和機組人員共298人全部遇難。由于墜毀原因疑似遭到導彈襲擊,烏克蘭政府軍和東部親俄武裝展開了長達一年之久的互相指責,而國際社會在該事故調查進展上也從未轉移目光。按照預定計劃,荷蘭安全委員會將于10月上旬公布最終技術調查報告。
負責空難調查的五國在MH17墜毀一周年之際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這一決議草案,就是希望趕在調查結果公布之前盡快設立國際法庭,屆時審判空難責任人。該提案在表決之前,就曾一度遭到俄羅斯方面的反對。據俄媒體報道,俄常駐聯合國代表丘爾金曾表示,俄方認為調查刑事犯罪不需要設立國際法庭,并且不需要安理會通過任何決議。他認為事故作為單一行為,無法對其性質定性。他認為,草案提出者引用《聯合國憲章》第七章,將這起空難定為“國際和平與安全威脅”一類,同時又承認這起空難是刑事犯罪,在法律上是自相矛盾的。
29日,丘爾金就俄使用一票否決權表示,MH17空難事故發生后俄羅斯立即對此展開全面調查,并向遇難者人數最多的國家荷蘭的調查人員提供了相關的寶貴數據。然而,在荷蘭、比利時、馬來西亞和烏克蘭多國人員開展的調查過程中,俄羅斯被隔離在外,沒有給予同等的調查條件。鑒于此前成立的國際法庭在一些方面存在的不能令人滿意的經歷,俄羅斯不贊成在此時成立這樣一個擬議的國際法庭。
根據丘爾金的發言,俄方質疑該決議的動機,認為設立國際法庭是出于政治目的,并非為調查事實真相。
“B計劃”引發猜測
決議草案被否決后,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廖中萊、荷蘭外長孔德爾斯、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烏克蘭外長克利姆金、比利時代表弗蘭金奈特五人召開聯合發布會,對安理會未能通過設立MH17航班國際法庭的決議草案深表遺憾,但皆表示這不會削弱他們繼續追查事件真相、懲處肇事者的決心和努力。
烏總理亞采紐克30日在社交網站上提到,俄羅斯否決了對MH17事故調查設立國際法庭的決議之后,烏克蘭及其國際伙伴將啟動“B計劃”。他言辭激烈將矛頭直指俄羅斯,并表示“不能讓俄羅斯破壞國際關系體系或損壞聯合國安理會的威信”。
據烏媒體報道,盡管沒有公布關于“B計劃”的具體內容,但有專家預測,負責空難調查的五國仍會采取其他形式促成對空難案件的審理。預測有以下幾種可能:一是嘗試通過聯合國大會設立國際法庭;二是由荷蘭、馬來西亞、比利時、澳大利亞和烏克蘭五國共同設立國際法庭;三是通過歐洲的國際組織(如歐洲委員會)設立國際法庭;四是由負責空難調查五國之一的國家法院審理;五是提交海牙國際刑事法院審理。
美再擴大對俄制裁
7月30日,美國財政部網站公布了最新被納入美制裁名單的11名俄羅斯公民和15個俄羅斯法人。美國再次以烏克蘭問題為由,擴大對俄羅斯制裁。與此前相同,制裁條款依然是禁止美國企業與受制裁的企業及個人進行業務往來,并凍結受制裁方的資產。
此次被列入美制裁名單的包括俄軍工、石油、銀行等多個領域的相關企業和人員。據俄媒體報道,有專家質疑此次美擴大對俄制裁,是對俄在安理會就MH17設立國際法庭投反對票的回擊。俄外交部表示,此舉只會加劇俄美兩國的對抗。
近日,俄羅斯也采取了反制裁措施,以回應美國和歐盟對俄制裁。俄總理梅德韋杰夫7月31日簽署命令,要求政府用一切手段銷毀禁止進口的農產品,其中包括從對俄實施制裁的國家非法進口的農產品。此前,俄總統普京于29日簽署法令,決定從8月6日起銷毀俄禁止進口的農產品。法令指出,違反法令而從對俄實施制裁的國家進口的農產品、原料、食品等必須銷毀。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