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災難現場第一個逆行能否由無人機承擔?
無人機
就在昨晚,位于天津濱海新區的集裝箱碼頭發生了爆炸事故,巨大的響聲驚醒了天津的市民。為了撲滅大火,消防官兵連夜前往現場施救。然而,更恐怖的事情發生了,就在第一批消防隊員進入火場后,再次發生了爆炸······截止8月13日中午12點,此次事故已造成44人死亡,其中包括12名消防官兵。
巨大的沖擊波對方圓數百米內的人員、車輛、房屋都造成了不同程度損壞。面對如此危險的事故現場時,科技成為了人們最有利的助手之一。
8月13日凌晨3時53分,北京消防調派2架無人機前往天津,利用它們繪制出事故現場360°全景圖,為現場指揮部決策提供有力依據。
航拍現場
面對火災,無人機可通過實時監測進行預警,如首席研究員兼伯克利大學天體物理學家CarltonPennypacker帶領其團隊正在研發一套針對火災的預警系統Fuego——即地球同步軌道的消防及時預估。他們通過Fuego專用衛星將用配有紅外線成像儀的小型望遠鏡掃描美國整個西部地區。監管系統將以1000平方米為單位,每三分鐘掃描一次整個區域,以此監測新火源。并且,監測數據會傳輸到圣地亞哥超級計算機中心的火災分析系統中。
搜救
無人機可以集成或者攜帶生命安全器材,如呼吸器、防護服等,提高了救援的準確性、安全性以及效率。并且,在不易進入的特殊環境下,還可利用無人機擔當通信中繼,建立起無線通信的鏈路。四川雅安地震救援時,可載重30公斤的旋翼無人機,在搜救偵查過程中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微信截圖
愿科技不斷發展,以減少人員傷亡。
最后,向消防戰士們,致敬!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國際民航組織長期愿景及保護核心原則
- 下一篇:中國航班為何總是延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