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J21新支線渦扇飛機:國產大飛機的“小姐姐”
如果說總裝下線的C919大型客機是一個“大男孩”,那么他還有一個“小姐姐”——ARJ21新支線渦扇飛機。
姐姐的閨名叫“翔鳳”,一些飛機發燒友又給她起了一個親切的小名“阿婕”,她比“大男孩”C919早下線7年。
“阿婕”不如“大男孩”有名,但也頗受關注。如果沒有這位“小姐姐”,“大男孩”不知要多吃多少苦、多走多少彎路。
“阿婕”開始研制時,國內民用飛機制造業正處于低谷:民機研制工作停了、隊伍散了、成果丟了。曾總裝過“運10”飛機,MD-82飛機、MD-90飛機的上海飛機制造廠總裝車間里,承攬的竟是鄉鎮企業的零活,造飛機的工人們靠這個維持生計。
“阿婕”給中國民機工業帶來了新希望。與以往的飛機研制相比,國家明確要求“阿婕”在民機研制、融資、運營等各個方面都要進行創新,要不同于以往計劃經濟時期的飛機研制,從而為民用大飛機的研制積累寶貴的經驗。
不過,“阿婕”的成長非常艱辛,第一個困難便是民機研制的技術問題。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中國飛行試驗設計研究院共同完成的一份資料說,“阿婕”落地時,我國飛機設計水平與國際水平相比差距約20年。在飛機制造技術方面,與世界飛機制造加工基地相差10至20年,數控效率只有波音的1/8。
在這種情況下,“閉門造車”是行不通的,ARJ21項目便按照國際慣例,與國外供應商合作。到2006年,已有19家國外供應商參與這一項目。這是我國飛機工業第一次廣泛地與國外供應商進行國際合作。
研制過程異常艱難,一些零件還出現返工的現象。但是“阿婕”還是一點點長大了,其間匯集了廣大設計人員、工程人員的心血,其中一些經驗數據的積累和技術的突破,有效地為C919大型客機的研制提供了參考。
2008年,“阿婕”總裝下線后首飛成功,2009年7月轉場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進入試飛階段。在此過程中,“阿婕”承受的難度、壓力、意義,都是前所未有的,她是我國首次完全參照美國飛機安全和技術標準進行試飛。
由于很多試飛課目都是第一次進行,不少試飛大綱都是第一次編寫,“阿婕”試飛的工作量約為波音、空客試飛工作量的2-3倍,是國內外所有民機試飛工作量最大的一個項目,到2013年才終于突破了民機試飛的所有關鍵技術,并于2014年底完成試飛獲得了飛機銷售市場的許可證——型號合格證。
“阿婕”的試飛,使得我國民機的試飛技術上升到了與波音、空客處于一個量級水平。我國第一次建立了全面、完整、系統的民機試飛體系,并建立了一支高素質的民機試飛隊伍,其中的一些骨干已完全可以勝任新民機型號的試飛總師。這些都為C919的試飛做好了準備工作。
目前,“阿婕”即將交付市場、投入運營。未來,她將學著與飛行員磨合,與市場對接,與同類機型競爭,為廣大用戶提供最好的售后服務。這些經歷將都給C919商業化成功提供最好的經驗和教訓。
姐弟倆一路相伴成長,推動著中國民機工業不斷地走向高處。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