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托起了國產大飛機:國家頂層設計強力支持
中國制造的新“三駕馬車”,繼高鐵、核電之后,終于等來了國產大飛機。從2008年立項至今,龐大的工程量使C919總裝下線充滿著神秘感。如今,這款由我國自主研發的大型客機終顯真容。昨日上午,在中國商飛公司新建成的總裝制造中心浦東基地廠房內,兩扇帷幕緩緩拉開,藍綠色涂裝的C919正式亮相,現場的人們都被眼前這個大家伙所震撼。C919大型客機是我國首款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研制的干線民用飛機,于2008年開始研制,基本型混合級布局158座,全經濟艙布局168座、高密度布局174座。
國家意志
站在商飛浦東總裝制造中心里,可以聞到空氣中有些許咸味,一位在商飛工作多年的老員工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這一占地數千畝的廠區就是填海而建,“這也能顯示出,要造國產大飛機,就要把不可能變為可能”。但不管怎么說,剛剛誕生便要面對國際壟斷巨頭的夾擊,對C919來說,確實困難重重,此時國家的頂層設計和強力支持就顯得格外重要。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商飛。作為國家最高決策者,明確發出中國制造大飛機最堅定的聲音, 習近平指出,大型客機研發和生產制造能力是一個國家航空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一個國家整體實力的重要標志,力爭早日讓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機在藍天上自由翱翔。
在考察時,習近平還強調,制造大飛機承載著幾代中國人的航空夢。中國是最大的飛機市場,過去有人說造不如買、買不如租,這個邏輯要倒過來,要花更多資金來研發、制造自己的大飛機。中國飛機制造業走過了一段艱難、坎坷、曲折的歷程,現在是而今邁步從頭越,勢頭很好,開局很好,希望大家鍥而不舍。
而在另一個業內流傳的消息中,某外國政要向李克強總理推銷本國飛機,并將一款同類飛機模型作為禮物送給了他。當時,這一模型底部赫然寫著“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對此,李克強感慨,“模型是我們制造的,但大飛機卻是他們賣給我們的。我們要造多少飛機模型才能換他們的一架大飛機呀”?
業內普遍認為,實施大型客機項目對我國調整經濟結構、實現轉型升級、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意義,對我國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基礎學科發展、航空工業發展具有巨大帶動作用,是滿足我國快速增長的民用航空市場需求的緊迫工程,是提升國家地位、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
五湖四海
眾所周知,研制大飛機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不僅需巨資投入,還吸引著來自五湖四海的制造商和供應商。在項目啟動之初,預算已經高達700億元左右,所以如何更高效地推進就成了商飛需破解的一大難題。為了控制成本,形成合力,商飛公司在制造C919時,選擇了“主制造商-供應商”的發展模式,最大限度地聚集和利用國內外資源,打造民機產業“生命共同體”。
在國際市場上,國產大飛機同樣擁有自己的供應商“朋友圈”。C919在擇優選擇GE、Honeywell、CFM等16家跨國公司作為大型客機機載系統供應商的同時,還推動國際供應商與國內企業開展合作,組建了航電、飛控、電源、燃油和起落架等機載系統的16家合資企業。
不過,這種全球整合資源的做法也曾引發非議,有觀點認為,全球采購的結果是,國產大飛機只是“空殼獨飛”,核心技術依舊是短板。對此,商飛一高管解釋,“主制造商-供應商”發展模式并不代表簡單的系統供應集成,自主研發包含研制總要求設定、主要技術指標設計、飛機總體方案、制造總裝、供應商管理、試驗試飛、適航審定、客戶服務等諸多方面的綜合性工作,代表了我國擁有C919的自主知識產權。
醉翁之意
放眼全球民航制造業,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行業高度集中、壟斷色彩濃重。因此,C919機型的研制,只是我國分食民機制造業蛋糕的第一步。接下來中國還將發展航空零部件制造,通過融入全球航空制造業供應鏈,并不斷提高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趕上甚至超過全球航空制造業水平。
據悉,在大型客機總裝基地的帶動下,上海將形成完整的航空產業鏈。中國商飛公司立足上海,經過七年多的發展建設,基本形成了“一個總部、六大中心”的整體布局,逐步增強了在設計研發、總裝制造、市場營銷、客戶服務、適航取證和供應商管理六大能力。
來自浦東新區經信委的信息顯示,現今,上海市浦東新區已形成集設計、制造、配套于一體的商飛產業鏈。隨著國產大飛機的問世,資本市場也收獲不小利好。根據預測,C919成功進入市場將開啟一個規模達萬億元的市場,產業鏈上的研制公司和設備配套公司將極大受益。業內認為,包括承擔了大量飛機零部件的制造任務的中航飛機(27.26,-0.46,-1.66%)、中航旗下高科技企業洪都航空(24.19,0.15,0.62%)、飛機維修企業海特高新(17.64,-0.58,-3.18%)、國內惟一從事火箭彈射救生系統研究的中航機電(21.30,-0.14,-0.65%)、主營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主要零部件的成發科技(46.78,1.53,3.38%)等概念股都將“借機高飛”。
誰來買單
除了帶動效應外,在評價一個新機型是否成功時,訂單一直是重要的指標。截至目前,C919大型客機已經收獲來自國內外21家客戶的517架訂單。客戶包括國航、東航、南航、海航等航空公司,以及工銀租賃、建銀租賃公司等航空租賃公司,國外客戶包括美國GECAS和德國普仁航空等。
據悉,一般來說,單通道客機訂單在300架左右就可達到盈虧平衡點,但C919的盈虧平衡點預計在五六百架訂單左右,因為作為市場后來者,與空客、波音的同機型相比,C919的價格注定要更低,所以要想達到盈虧平衡需要賣出更多飛機。
不僅如此,按照行業以往經驗,大多新機型在步入市場后很難一帆風順。一位國內大型飛機制造企業工程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一架單通道飛機交付后,每天基本將運轉超過10個小時,這大大超過了測試時的工作時間,所以很容易出現一些以前沒有發現的問題,這是很普遍的情況。但問題是,年輕的C919能否經受住市場的質疑”。
三駕馬車
不管怎樣,隨著C919首架機下線,使大飛機即將與高鐵、核電并列中國制造的“三駕馬車”。不少業內分析師更樂觀地表態,有了高鐵、核電的成功經驗在先,大飛機的國際化道路很可能走得更為順暢。
事實上,據商務部透露,在不久前俄羅斯2015年第六屆國際創新工業展上,中國以該展會邀請的首個主賓國身份參加,參展中方企業多達130多家,以高鐵、核電、大飛機、鉆井平臺、空間探測器等先進制造業為代表的“中國工業國家隊”將首次集體亮相。
而國內市場更是一大“金礦”,過去的30年,中國民航市場急速擴容,各大航企為抓住擴張“黃金期”頻頻大手筆購買飛機,輸送給波音與空客的美元無以計數。從波音737到空客A380,每架飛機的目錄價格都在5000萬-2.95億美元之間。據不完全統計,到2014年底,中國幾大航空公司總計引進了1500多架波音飛機;到2014年10月,空客在中國現役的飛機有1080架。現在,在這場航空制造業較量的游戲中,中國即將闖入兩大制造商長期壟斷的市場分一杯羹。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