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直面波音空客競爭 采用國外部件有利適航認證
11月2日,首架國產大飛機C919正式下線,根據目前確認的時間表,首飛將在明年進行。一位中國商飛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未來重要的節點除了首飛之外還包括適航取證,交付首家客戶等,不過適航以及交付都暫時沒有明確時間表。
“公司領導和民航局領導也都表態,大家要按照標準來做(后續工作),具體的要根據實際情況抓緊,我們也會抓緊往前做。”上述商飛人士告訴記者。不過,在一位研究人士看來,取得適航認證快的話也需要兩到三年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C919量產之后,將直接面對與空客,波音的競爭,上述商飛人士表示,目前仍無法預測C919的價格,但是從市場競爭的角度來說,中國商品在國內必須有一定競爭優勢,至少是在價格方面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后,才能逐步走向國際市場。
另一方面,由于在C919的研制生產過程中,以中航工業為主的國內民機產業鏈上的企業參與了大量工作,包括機體結構件以及通過合資形式提供機載設備。研究人士認為,C919的研制有利于中國民機制造工業的發展,對技術的提升,系統集成能力的提升都會有很大促進,也有利于今后走上自主研發道路。
將直接參與市場競爭
據了解,C919為一款單通道客機,基本型混合級布局158座,全經濟艙布局168座、高密度布局174座,標準航程4075千米,增大航程5555千米。目前,C919大型客機國內外用戶數量為21家,總訂單數達到517架。在現有主流機型中,C919與空客A320和波音737屬于同類型同級別的,未來也主要在這一塊展開競爭。
此前不少分析認為,相比同級別客機,C919在價格方面具有一定優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向上述商飛人士求證這一說法時,該人士表示,因為還沒有首飛,也就是還有很多研制工作沒有做完,現階段估測C919的成本以及價格仍為時尚早。不過,該人士亦指出,如果從市場競爭的角度來說,中國商品在國內必須有一定的競爭優勢,至少是在價格方面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后,才能逐步走向國際市場,“這個是一個新產品進入市場前必須要經過的一個過程。”
“總的趨勢應該看得出來,今后肯定會面臨三家競爭的形勢,C919出來之后會使航空公司使用波音或者空客的機型時,在價格上面有一個較大幅度的下降。”這位商飛人士認為,C919投入運營之后,原來兩家獨大的格局將發生改變,三家競爭時(波音、空客的)價格就要下降一些,這也是市場規律的表現。
對于C919將面臨的競爭形勢,上述研究人士則顯得并不那么樂觀,首先C919肯定是和A320和B737兩個機型競爭,但是競爭的對手并不是目前的A320和B737,而是和未來這兩款機型的改進版,這個競爭其實也是很難的;其次,C919在價格上可能有一定優勢,但是由于大多數航空公司是租賃飛機而不是直接購買,所以對價格有時候不會那么敏感,而更注重安全性等問題。
“個人認為,中國民機不要打價格戰,但我們總歸是要拿到一個跟產品的真實價格比較接近,性價比比較好的一款飛機,讓航空公司能夠盈利,讓乘客能夠享受更小的成本來乘坐飛機。”上述商飛人士告訴記者。
帶動國內民機產業鏈
上述中國商飛人士表示,C919采取的制造模式是“主制造商+供應商”,中國商飛作為主制造商負責設計、總裝、集成、綜合等工作任務,而供應商就是通過全球產業鏈進行全球合作采用最先進的設備。
值得注意的是,在C919的制造過程中,中國國內的制造商特別是中航工業提供了大量的配套部件。據了解,中航工業所屬成飛民機、中航飛機西安飛機分公司、沈飛民機、洪都商飛、哈飛、昌飛、特種所和FACC 8家單位分別承擔了C919飛機的機頭、機身、機翼、翼身整流罩、吊掛等絕大部分機體結構件(占整個機體結構90%以上工作量)的研制工作。
“我們是國產民機,中航工業原來在這方面有一定基礎,中航工業也會和國外知名供應商聯合組成合資公司,為C919提供產品,我們覺得也挺好的,也是應該的,同時帶動中國民機的產業鏈發展以及適航認證等。”上述商飛人士表示。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雖然大部分機體結構件實現了國產化,但是機載設備以及發動機國產化率仍很低,主要是國外提供或者通過合資公司的模式提供。據了解,中航工業航電系統、機電系統、飛機下屬的8家成員單位在10多個主要系統領域,與國際企業開展合作,分別組建了10家合資公司,研發產品為C919飛機配套。
上述研究人士認為,雖然很多關鍵設備目前仍未實現國產化,但是通過與國外合資的方式對技術的提升,系統集成能力的提升都會有很大促進,也有利于今后走上自主研發道路;同時,采用國外的一些設備對于拿到適航認證也有好處。
對于C919帶動民機制造產業鏈的規模將有多大這一問題,該研究人士以中航飛機為例做了簡單的預測:以每架C919約3億元人民幣的造價推算,中航飛機承接的工作量在20%左右,也就是一架6000萬元,C919滿產后按一年150架來計算將帶動中航飛機90億元的收入規模。不過,該人士亦表示,C919可能至少要到2020年才能實現滿產。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俄航空公司:可能是“外力”導致客機墜毀
- 下一篇:別小看C919 有些國家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