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獻民時代落幕 三大航“重組說”再抬頭
在執掌亞洲最大的航空公司近七年之后,司獻民以身陷囹圄結束了自己四十年的民航從業生涯,南航也是他職業經歷中唯一供職過的航空公司。
11月4日晚,中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消息稱: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下稱南航集團)黨組副書記、總經理、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南航)董事長司獻民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在任內連續發生大規模腐敗丑聞,并且自2010年就被“落馬”傳言伴隨至今的司獻民在新一輪民航重組的風聲中謝幕,不免讓人對南航未來的命運引發猜想。
早有預兆
“從陳港被查開始,司獻民就注定難過此關。”一位南航內部人士在11月5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陳是司一手提拔起來的高管,陳有什么問題司難辭其咎,但陳被查處近一年之后司才最終落馬,可見央企反腐過程中面臨的阻力不小。”
司獻民在2009年初開始擔任南航集團總經理及南航董事長一職,當年8月便將南航營銷委主任陳港提拔為副總經理。陳此前曾先后在南航河南分公司和湖北分公司擔任主要領導職務。這兩個分公司在南航全國數十個分、子公司中地位重要,特別是司獻民主政過的河南分公司在去年9月已經與地方政府合資改制為獨立法人實體,可見其在公司內部受重視程度非同一般,而曾在這些地方任職的官員也更容易獲得較為順利的上升通道。
但陳港在去年年底因涉嫌職務犯罪被直接立案偵查,這也是南航此輪反腐風暴的發端。與陳港同時被立案偵查的還有南航運營總監田曉東,隨后包括財務總監徐杰波、副總經理周岳海在內的多名中高層管理人員相繼被查處,同時包括司在內的公司高層有可能被牽涉其中的傳言再次發酵。
據一位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11月4日當天,司獻民在南航總部被紀委工作人員約談,當天下午搭乘3點半的航班被帶回北京,當晚7點過后官方便發布了正式的消息。
前述知情人士透露,在中紀委巡視組結束對南航的巡視,并提出相應的整改意見之后,一些此前沒有被發現的問題被陸續反饋到巡視組。而審計署工作組也在加緊對南航內部包括航材和航食在內容易引發經濟犯罪的部門進行審計工作。
據一位接近南航的人士透露,不久前在公司舉行的內部會議上,主要領導忽然被巡視組工作人員叫走,“這也意味著巡視組發現了新問題,對南航來了個‘回馬槍’”。
后果很快顯現,曾擔任南航總飛行師,后成為負責運營的副總經理劉纖10月9日被帶走調查,此前他已經被公告因“公款打高爾夫球”等問題被內部處分,而通常情況下這預示著不會被進一步追究責任。
“司獻民被查很可能不是終點,也許只是下一步調查的一個節點,”一位接近南航的人士表示,“業內此前有很多非�?鋸埖膫餮裕詈笠徊讲蕉紤灹�,所以誰也不敢說這次反腐風暴就此走向平息。”
重組存在可能
不久前業內瘋傳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航)可能會與南航合并,最終兩家公司分別發聲明予以否認,讓這一傳言漸漸偃旗息鼓。但此番司獻民被調查,“重組說”再次抬頭。
在業內看來,民航業重組最大的障礙并非業務的整合,而是人事的安排。而南航一把手被調查正好在某種程度上破除了這種障礙,為重組奠定了條件。
“這是不可能的,”一位南航管理層人士在11月4日被本報記者詢問關于重組的看法時非常堅決地予以回應。
而在前述接近南航的人士看來,高管落馬與重組傳言如此相近只是巧合,并沒有直接的關系,“因為現在央企重組的方式已經跳出了此前那種政令式捏合的方式,更不用通過反腐來作為工具為重組清障。”
“但國有航企重組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或許三變一,或許三變二,但合并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改善效率、增強競爭力,而不是單純的做大。”一位接近國資委的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11月4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就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等做出“頂層設計”。
《意見》對于國有資本的優化重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提高國有資本流動性,增強國有經濟整體功能和提升效率。
《意見》提出要按照國有資本布局結構調整要求,加快推動國有資本向重要行業、關鍵領域、重點基礎設施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產業集中,向產業鏈關鍵環節和價值鏈高端領域集中,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集中。清理退出一批、重組整合一批、創新發展一批國有企業,建立健全優勝劣汰市場化退出機制,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處置低效無效資產。
“國有航空企業一直占有最好的資源,但卻并沒有發揮出更好的效率,因此進一步優化整合的可能性非常高,特別是針對國有航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對資源的重新組合優化配置提供了可能,”一位民航業內資深觀察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隨著航空業推進混改以及引入更多民資,未來形成以一兩家大型國有企業為龍頭,另外一批混合所有制企業以及民營企業為‘鯰魚’的行業格局或許才是中國民航真正的改革起點。”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