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獻民被調查 民航業何以成腐敗重災區
南航一把手司獻民被中紀委帶走引發的疑問在于,為什么國內最大的航空公司南航總是群體性窩案爆發的重災區,這是一個人的問題還是系統的問題?
據中紀委監察部網站11月4日消息,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黨組副書記、總經理,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司獻民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南航是國內機隊規模最大、航線網絡最廣的航空公司。歷年來,多次爆發群體性腐敗窩案。腐敗的技術含量不高,但是需要內部多個環節相互配合。從時間節點上看,這些窩案很多發生在司獻民登頂南航的權力核心之后。
司獻民1975年即進入民航圈,2004年漸入南航權力核心,當年10月任南航股份(600029 SH,01055 HK)總經理,2009年1月又坐上了南航集團總經理、南航股份董事長的位子。
接下來,就是一個長長的南航腐敗窩案的記錄單。
2006年,南航爆發了“委托理財”貪腐大案,遷出了時任南航集團總經理、副總經理以及財務部經理等一干人等,涉及金額數十億元。
這本已是震驚業內的大案了,沒想到沒有最大只有更大。
司獻民剛當上集團總經理的第二年(2010年),因航線包銷、基建工程、飛機維修等利益輸送而引發包括總工程師張和平在內的多名高管被捕,這成為2010年民航反腐最重大的案件。2012年9月9日,張和平因受賄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5年。
2014年12月30日,南航股份發布公告稱當天接到控股股東南航集團通知,公司副總經理陳港、公司運行總監田曉東因涉嫌職務犯罪已被立案偵查。
2015年1月6日,南航股份公告,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財務總監、總會計師徐杰波,公司副總經理周岳海因涉嫌職務犯罪已被立案偵查。10月16日,南航副總經理劉纖因涉嫌受賄罪已被立案偵查。
南航近年來一直陷入腐敗案的漩渦,牽涉人數眾多,持續時間長,很難和內部管理的混亂脫清干系。
南航是民航業的縮影,從整個民航業來看,這幾年也是腐敗案的高發期。
僅從2014年12月底至2015年1月初的一周時間里,航空系統就有7人被調查。近幾年,民航業多位官員和公司高管身陷囹圄。
航空業是個特殊的行業。單純從財務報表看向來很難看。因為從全世界范圍來看,雖然有盈利的航空公司,但是航空業是一個從未整體盈利的行業。所以各個國家的政府都在補貼航空業。
但是航空業的價值在于對其他經濟的拉動,基礎數據是1:8,即航空業的投入是1元,對當地的經濟帶動能達到8元。有的地域這個數值更高。
這也是為什么絕大部分航空公司都在虧損,地方政府也要重金發展航空業的原因。這對當地的就業、旅游、加工和服務業的帶動作用巨大。
航空公司雖然經常業績很難看,但是這個行業卻有著超高資本投入的特性。機場建設,買飛機,其他航材采購等都不是小數目,動輒上億。
尤其近幾年來,國內民航業可以說是急速發展,從數據看,在2014年民航發展預期指標中,基礎建設投資要780億元。2015年,民航局將重點推進193個大中型民航建設項目,總投資將達5000億元。其中利益空間可想而知。
但是民航業的內部制度和管理都相對滯后。民航是個高門檻的行業。民航業眾多審批權都集中主管部門手里或者說集中在極少數官員手中。有絕對的權力就有絕對的腐敗。
航空業看起來是個充分競爭的領域,事實上卻是“終端市場充分競爭,重要資源集中分配”。
其中權力尋租的空間主要集中在稀缺資源航線審批,航班時刻申請,以及投資,工程建設、物資設備采購等領域。民航近來發生的腐敗案件,90%以上發生在這些領域。
拿航班時刻來說,好的航班時刻意味著高收益和高效率;不好的航班時刻則相反。如某民營航空花了5年時間終于拿到京滬航線的經營權,得到的航班時刻卻是凌晨零點后抵達北京,次日早上6點返回上海,以至于京滬航線開通不久就因為經濟效益糟糕不得不停航。
“安全第一”的民航業卻成了腐敗的沃土!司獻民被中紀委帶走調查不過是在一系列的腐敗案后又一次昭示民航業的弊端——權力集中,缺少監督最終導致的權力尋租。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