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一帶一路”建設亟需發展航空運輸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長洪19日在北京召開的第八屆中國臨空經濟論壇上表示,憑借顯著時效性和可達性等優勢,航空運輸的發展將為“一帶一路”戰略沿線廣大地區架設起“空中絲綢之路”。
2013年秋,中國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
“一帶一路”國家覆蓋亞非歐廣大地區,地形地貌非常復雜。專家分析指出,在其中一些地區,發展水運、鐵路和高速公路交通受環境影響很大。例如,港口只能布局在沿海、沿江適宜地區;鐵路、高速公路又必須布局在地勢比較平緩、地質比較穩定的地區。
裴長洪說,航空運輸能夠大幅度提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交往效率。“一帶一路”從北非、中東歐到中國,東西跨度一萬多公里;從俄羅斯到東北非、印度,南北蔓延七八千公里。在如此廣闊的空間范圍內開展經貿合作,對交通運輸方式的時效性提出了很高的需求。
綜合對比陸路和水路運輸,空中運輸體現出非常強的時效性。從上海到中亞的塔什干需要7小時,到中東的迪拜需要9小時,到德國的法蘭克福僅需12小時。
裴長洪指出,除優勢最為明顯的時效性外,航空運輸還具有明顯的可達性。無論是在山區、沙漠,還是在高原、島嶼,當地只需要少量土地建設機場跑道,就能夠開展航空運輸,建立起與外部世界緊密的聯系。
機場建設的成本并非高不可攀。一般來說,建設3000米機場跑道需要約3億元人民幣,且維護費用相對較低。航空運輸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將“一帶一路”沿線廣大地區,尤其是地理上比較封閉的地區連接起來。
裴長洪提出,相關各方應當充分認識到發展現代航空業對于“一帶一路”建設的促進作用,制定“空中絲綢之路”相關規劃,建設門戶機場,發揮中國西部機場價值,加大與中亞、西亞等地區的空中航線,并完善臨空經濟業態。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