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航空業運用互聯網大數據能降低事故率和油耗
隨著工業互聯網興起,企業如何利用互聯網解決行業問題成為議題。近日,上海東方航空信息部總經理王斯嘉、通用電氣工業互聯網大中華區總經理楊濤等專家從航空業角度對該話題進行探討,他們認為無論是智能工廠還是工業互聯網,核心關鍵都要擁抱大數據分析,未來可能利用大數據分析避免飛機事故。
楊濤在日前舉辦的“工業互聯·生態融合主題沙龍”上指出,與發電、醫療、油氣等等行業相比,航空業是大數據分析應用最為成熟的一個行業。“由于業態的特殊性,航空業是擁抱大數據分析最早應用最廣泛的。”楊濤認為,由于信息化基礎、業態的競爭和市場開放競爭程度的要求,從市場需求方面而言,航空也必須與大數據分析結合。“比如從經營管理角度來看,燃油的節約、飛行能效的提升等,都導致航空是最早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切入的,因為痛點很清晰。”
楊濤從資產的優化和運營的優化兩個方面舉了工業互聯網和大數據分析應用結合的典型例子,“比如整機維護,從基于經驗的維護到以數據為驅動,前瞻性、智能性的維護,這是資產運營方面。這是航空業做大數據的著眼點。”他說,
“像亞洲的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在飛行能效、燃油成本等方面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效果顯著。僅在2013年就有2000萬美元的燃油成本的節省,很可觀。”
而在上海東方航空信息部總經理王斯嘉看來,工業4.0實際上背后就是創新,換言之就是精細流程下產生的自動化,“我們認為互聯網的本質就是解決信息對稱的問題,一切以生產數據引導的就是我們講的工業4.0,也可以稱為產業互聯網。”王斯嘉透露,東航目前有個項目是對飛行員操作、發動機損耗進行大數據分析,從而提高飛機安全系數和降低油耗成本,“對每個飛行員,從起飛到降落的操作行為,以及對發動機的損耗,我們利用大數據建立模型分析,目的是兩點,一是糾正飛行員有時候出現的不規則的操作手動,此外還能降低我們的燃油成本。因為不同的推力,不同的高度不同的氣壓下是影響油耗的。”
王斯嘉還認為,未來有可能利用大數據分析避免飛機事故,“有一百個參數,其中兩個參數有壞的可能。利用大數據分析對飛機全程跟蹤,發現這兩個參數要壞的時候,提前把這個發動機換了。這是最近我們和GE公司在做的事情。”
楊濤以11月2日中國剛下線的C919大型客機為例表示,C919是中國航空史的一個里程碑,在設計C919的時候,用的是最前沿最先進的設計理念,其中一點就是數字化整機。不僅是在引擎上,而是說整機的數字化。“這意味著當飛機飛到天上的時候,沒有追蹤不到的,沒有看不到的,沒有不知道的數據。”在他看來,隨著航空制造業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方面的技術進步,能否避免類似馬航MH370消失的事。
但這同時也會對飛機制造提出更多的要求,“比如數據采集,過往的飛機制造當中,沒有設WiFi的地方現在在部件上要設WiFi,沒有設信息聯通的地方沒有數字化鏈條要重新設計,就是從頭到尾把整個生產線用可視化的方式來體現。”楊濤說。
中國軟件及分析卓越中心總經理胡曉也指出,目前中國制造業在數據收集方面面臨困境,在智能工廠里面,從進料設計、包括制造生產和后續物料的配送,整個價值鏈里面,現在的數據是非常零散的,“如果數據只是收集一個簡單的過程,對于沒有標記的數據,后續是無法對它進行再次挖掘提供價值。”
胡曉坦言:“中國相對美國或者德國的智能制造來講,中國實際上有海量的數據是可以被有效的存儲和管理的,可以被很好的挖掘。而這些價值是可能和美國和德國的智能制有很大的區別,環節中更具有中國特色。”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